在長租行業領域,2025年正經歷著巨大的經營壓力。
受供應端影響,保障性租賃住房加速入市,房源數量大幅增長。這一變化影響租賃市場的供需結構,帶動行業租金出現下滑趨勢。截至2024年,一線城市“十四五”保障房籌集完成平均率約達87%,其中北京更是以91%的完成率走在前列。
保租房的規模擴張,使得市場結構重塑,對市場化房源租金形成擠壓效應,在此背景下,本文深度分析租賃企業過得到底怎么樣。
從租賃市場活躍的核心城市租金表現來看,監測的核心八城租金坪效同比持續下降,2024年和2025年1季度除北京、廣州外均出現不同幅度的下滑,下降幅度集中在5個點左右,成都、武漢等城市的降幅更是超過5%。
與此同時,市場中的二房東,如夫妻店也在逐漸清退房源,淡出市場。二房東模式通常依賴租金差來維持運營,隨著租金下滑,這一模式的利潤空間被嚴重擠壓。
加上市場競爭加劇,有限客戶數量被稀釋,不少二房東機構難以維持,最終選擇退出市場。
對比上海21年到25年分散式公寓開業規模來看,統計的分散式492家租賃企業中5年間有97.6%的企業出現開業規模下降趨勢,僅2.2%的企業開業規模增長。
而開業規模下降企業中,目前還存活的企業僅占11.9%,且降幅集中在50%以上。企業關停退市的數量占比約88.1%的,總計關停企業424家,平均每年約有85家企業關停。
2024年上海市場化集中式公寓租金坪效157.4元/㎡/月,近三年復合增長率為-7.03%。租賃企業除面對行業租金下降外,也受到保租房房源的低價分流客戶競爭,2024年保租房租金坪效112.8元/㎡/月,較市場化租金低45元/㎡/月。
企業的關停主要出現在中小企業中,頭部企業目前暫未出現企業關停狀況,但仍然面對較大的經營壓力。通過調研頭部涉包租租賃企業發現,面對租金下降,而包租成本不降的情況,企業選擇項目退租閉店。
以某頭部A企業為例,在多城市出現退租閉店行為,24年至今在杭州、寧波、南京均有項目退租閉店。頭部B企業,在杭州、福州、上海多地均有退租閉店情況,其中杭州關閉三家店。從關店項目所處的競爭板塊來看,大多都面臨保租房的競爭,且板塊租金出現下降趨勢。以南京江寧板塊為例,該板塊3個保租房項目合計3720套,占板塊集中式租賃房源的25%。
目前能夠維持正現金流,處于持續經營中的項目,選擇主動出擊與資產方談降底租,以重新獲得項目定價空間,達到企業經營目標。
愿意降低底租的資產一是主要分布在區域大量保租房入市的區域,迫于市場競爭的壓力,考慮到現有運營方退租后,可能存在的空置期、出租率下降等風險,與包租企業達成利益的平衡點,共同維持資產的長效運營。另一類是看重企業運營能力,降租是雙方共贏的最佳利益平衡點。
從企業端來看,24年以來,多家頭部企業開始行動談降底租。項目選擇上,會綜合考量項目現在及未來的競爭環境、租約到期時間、出租率變化、項目現金流、利潤情況等因素,作為選擇降底租項目和降幅比例的決策因素。
這其中也不乏有企業,取得一定成效,以某家資管系運營商為例,通過與資產方重新談底租,預計25年全年節省底租支出6000萬,當然這里面也離不開企業的運營能力,企業年均續租率在78%以上,優于行業平均水平。產品線豐富覆蓋中高低端,采取靈活的長短租結合模式降低空置率。
租賃企業通過精細化運營挖掘存量資產價值,其中公區閑置空間的商業化改造成為提升多金收入的途徑之一。以深圳南山萬科云城泊寓旗艦店為例,項目通過精準引入服務鏈企業"貓頭鷹自習室",將原本利用率不足的公共區域改造成24小時智能自習空間。該空間采用"分時租賃"模式,既服務住客(享受會員折扣),也對外開放,實現公區坪效提升。
除了萬科泊寓通過引入外部運營商,增加公區收益外。也有企業通過租戶調研,以住戶需求為導向,定向引入需求業態,將閑置空間轉化為高頻消費場景。如貴陽筑巢公寓貴安店,將公寓閑置公區改造為"筑巢咖啡"空間,咖啡定位為打造“商務友好”“人才友好”咖啡店,結合咖啡文化及茶文化打磨產品體系,以商品盈利屬性經營。并且在公區動線上做優化引導,將咖啡設置于歸家路線及公共活動區交匯處,形成"回家必經場景",提升租客消費頻次。
通過調研頭部企業在公區的服務模塊來看,目前引入的業態類型主要可歸集為以下8大類別,包含超市、健身房、自助水柜、咖啡廳、電競房、寵物護理、自習室、夜校(職業培訓)。盡管業態豐富,有通過流水分成增收,也有場地收租增收,但整體收入貢獻天花板在租金收入總額的5%左右,大多數公區多金收入僅占租金收入總額的1%-2%。
在整體租賃市場租金下行的背景下,頭部租賃企業正通過精細化運營和動態定價策略保持競爭力。
以龍湖冠寓浦東大道店為例,該項目近半年租金呈現穩步上漲趨勢,尤其是在春節后的2月租金環比上漲11%,該時段也是租賃的傳統旺季,3月租金又呈現穩步下降趨勢。
從項目競爭格局來看,競品都是市場化房源,并無保障房競爭,這種競爭格局使冠寓能依托品牌溢價,維持價格上調的支撐。
租金下行趨勢下,靠租金差盈利的包租模式難以為繼。包租模型從約定底租到約定租期和收取管理費或者未來分紅,并引入資金方,構建"資產方-資金方-運營方"的三方協作機制。資金方為資產方提供項目改造成本,還款保障來源于租金收入的優先償還。運營方輸出改造、管理能力,收取管理費或有未來分紅。
從運作機制來看,該模式具有三個關鍵特征:
首先,資金方(通常是金融機構或運營方的母公司)基于對運營管理能力的信任,為資產方提供項目貸款,資金專項用于房源的標準化改造。
其次,還款安排與運營收益直接掛鉤,設置階梯式的還款比例,既保障資金方的基本收益,也讓資產方能夠分享經營成果。
最后運營方在合作中,暨拿了運營管理費以及項目分紅。這種模式既解決了業主改造資金的壓力,也確保了資金方的本息安全。這種模式尤其是對國企存量資產盤活具有重大意義。
如深圳前海租無憂,城市家AI小鎮項目,就是運用該模式,引入銀行作為資金投入方,前海租無憂作為運營方,收取管理費和利潤分紅。
租金下行周期正成為檢驗長租公寓行業生存能力的壓力測試場。但這場看似行業陣痛調整期,實則是市場出清與價值重構的關鍵轉折點。當前市場中,依賴"高進低出"資金池模式的企業已現流動性危機,單一調整,很難從實現較大的經營困境扭轉。通過多金收入、資產運營模式創新以及自運營能力強化等多重復合途徑,方能構建護城河以應對租金下行預期。
文章來源:樂居買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