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繼續拋房,對房價影響幾何?這幾天,從實體映射到投資上的話題挺多的。一個是李嘉誠繼續拋售某一線城市的房子,另一個是某汽車品牌因銷售實物與宣傳不符引發爭議。至于實體我不談,因為我不買車也不買房,我只關心對投資的影響。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這些事兒。其實,發生這些事兒,我最想說的是,大家也都注意到了,我不敢把城市的名字和汽車的品牌說出來。我做了兩年多的自媒體,太明白了,不一定什么時候號就莫名其妙的被封了。大家可能理解不了,覺得別人都說了,怎么就你畏畏縮縮,實際并非如此。因為能說的,你看到了,號沒了,只是你看不到而已。
我從事財經工作今年已經是第16年了。我記得在某大型房企出事的時候,有個朋友說,導致出事的最大原因就是公關做得太好了,多年沒有任何負面新聞。當然,這個朋友實際上是大家經常能在臺面上看到的專家。其實,誰不希望蒸蒸日上,但問題不能說,也就降低了成長的動力。尤其是現在這個節骨眼上,確實少說為妙。
不過,你看其實李嘉誠是可以隨便說的,或者一些合資甚至外資企業也是可以隨便說的。這其實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再說說李嘉誠拋售房子的事。之前也拋售了不少,這不是新鮮事。唯一新鮮的是,這次不是東莞了,而是正兒八經的一線城市。這其實沒什么可解讀的。降價出售無非就是兩個原因:一個是有急事需要用錢,忍痛割愛;另一個就是不看好,看好的都漲價賣。這個邏輯傻子都懂。
那李嘉誠到底是缺錢還是不看好呢?
這就得根據另外一個新聞來看了。中國房地產報的采訪說了,降價后也沒賣出去。所以,這就可以解答了:缺錢不缺錢,不知道;看好不看好,也不知道。但至少降價后也賣得不怎么樣,這至少意味著李嘉誠的態度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買賬的人不多了。
所以,很多是因果邏輯,我們搞錯了。李嘉誠不看好,實際上是需求不佳的結果,而不是原因。并不是說看到李嘉誠拋售,所以怎么怎么樣;而是怎么怎么樣了之后,李嘉誠拋售了。
我去年924的時候囑咐過很多會員:我說穩定房地產是好事兒,而且提振的力度很強,決心很強。這些都是好事兒。但是,如果您不是特別富裕的家庭,說買房跟買車一樣容易的那種家庭,那還是可以再等等看。
為什么?因為我沒有從客觀的數據上看到能確定止跌的信號。特別是在我的家鄉,雖然房價在全國依舊算一等一,但確實和深圳、上海有一定的差距。比如,我從最近一周的數據來看,只賣了571套新房,位于近5年同期的最低水平。
不止如此,今年以來持續都是這個水平。大家注意,這是同比數據,所以不要說什么五一假期的影響,因為往年同期也一樣是五一假期。
剛才說的是新房,二手房其實也一樣。最近一周的成交量已經同比轉負了。所以,這就是我一直跟會員強調的:刺激的效果很棒、很好,但是刺激的作用邊際上是遞減的,后面還需要繼續的刺激才行。
說了這么多,還是要強調立場和態度。在情感上,不可否認的是:相比去年924之前,我們的房子無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從成交量上看都有了很大的提振;從價格上也都出現了降價速度變小,甚至在北上廣深、成都這四個城市還出現了房價上漲的事實。這些都是可圈可點的。
那下一步是什么?
房地產依舊是內需的重要發動機。未來,這主旋律一定是換房。有錢的人賣了二手房,換新房、換未來的好房子;中間層的人把老破小換成不那么老、不那么破、不那么小的二手房;基層當然就是老鄉進城。
房子是個大周期,需要一步一步地去滲透。在這個換房的大周期中,好房子的標準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具體地推出。就像現在對電動車的標準一樣,從電池這些重要部件到門把手這些細節,越來越成熟的標準會接連而至。
這帶來的結果當然也是兩面的:一方面是產品越來越優秀;另一方面是老產品的價值越來越低。當然,房子稍微特殊一點,因為還有下面的土地價值。但這部分價值只適用于核心城市的核心區域,甚至這還是建立在不給你搞新城區的基礎上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