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清蟄演示永春白鶴拳
永春白鶴拳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誕生于明末清初,講究“以形為拳,以意為神”,兼具柔美與剛勁,與五祖拳、詠春拳并稱南派三大名拳。在永春觀山村,91歲高齡的老拳師蘇清蟄至今仍堅持修煉白鶴拳,拳法虎虎生風。近日,記者走訪了這位老拳師,聆聽他與白鶴拳的不解之緣。
14歲結緣 77年來拳心不改
初見蘇清蟄時,他穿著一身樸素的中山裝,身形挺拔,精神矍鑠。“這是白鶴拳使用的器械,鐵耙、鉤鐮槍、鐵尺……”剛一落座,老人便從臥室取出幾件擦得锃亮的兵器和兩本自抄的拳譜及穴位圖譜,熱情地介紹起來。這些承載著歲月痕跡的“家當”,是他習武生涯的珍貴見證。
翻開拳譜,一個個經典套路映入眼簾,三戰、節力、十三步搖……蘇清蟄一邊講解,一邊比畫,招式要點信手拈來。說到興起處,他干脆起身演示起拿手的“十三太保”。只見他調勻呼吸、擺開架勢,伴隨著一聲聲中氣十足的吆喝,他的招式不斷變換,拳風剛勁有力。一個套路打下來,蘇清蟄氣息依舊平穩,讓人很難相信他已年過九旬。
“這套拳法,我打了77年。”蘇清蟄說,為了在亂世中防身自衛,他14歲時拜入蘇昭堆門下學習白鶴拳,蘇昭堆是曾受陳嘉庚邀請到廈大教授白鶴拳的蘇顯忠的徒弟。“我們白天要干農活,晚上才有空學拳練拳,大家條件都不寬裕,便輪流提供夜宵作為學費。”蘇清蟄回憶說,雖然常常訓練至深夜,但他完全不覺得辛苦,反倒樂在其中。憑借著這股肯吃苦、愛鉆研的勁頭,他逐漸掌握了白鶴拳的各種套路。
挺身而出 獨斗8名持刀惡徒
蘇清蟄家中珍藏著一張泛黃的報功申請書,這是永春縣福聯村煤礦為他申請見義勇為的見證,記錄了他一人勇斗8名持刀惡徒的英勇往事。
1993年4月20日晚上9時許,8名來自江西上饒的搶劫團伙闖入天湖山南山頭拱橋仔一帶煤礦區,持刀威脅煤農交出錢財。面對兇神惡煞的歹徒,煤農們驚慌失措,這時負責安保工作的蘇清蟄挺身而出,他抄起鉤鐮槍,與持刀歹徒展開殊死搏斗。
蘇清蟄的英勇行為成功震懾住歹徒,保全了煤農的生命財產安全。但畢竟敵眾我寡,他的胸部被砍一刀,傷口長達8.5厘米,深達肋骨、傷及肺部,造成肋骨開放性骨折,在醫院里躺了一個多月。
“寧可站著死,不能跪著活!”談及這段經歷,老人目光如炬,擲地有聲。雖然身體上留下了傷痛,但他卻從未后悔,“習武之人,守護正義是本分”。
強調武德 保持心正氣靜
天湖山一戰讓蘇清蟄聲名大噪,安溪、晉江、德化、石獅等地不少人慕名前來拜師。有人為強身健體,有人為傳承武術。蘇清蟄對學生要求不多。“一是要肯吃苦、能堅持,二是要有武德,心正則拳正。”他表示。
“白鶴拳講究氣息的配合,動作剛柔相濟,男女老少都能練。”蘇清蟄補充說,白鶴拳訓練不拘場地,在家里就能比畫,常練不僅能活絡筋骨強健體魄,還有助于磨煉毅力,培養平和的心態。
由于年事已高,蘇清蟄現在很少再收徒教學,但只要有人前來請教,他依然會耐心指導,在家則保持著早晚練拳的習慣。常年的訓練讓他的身體頗為硬朗,手腳靈活有力,心態也更加豁達,多年來極少生病。在他看來,長壽的秘訣無他,不過是“常常活動筋骨,保持心正氣靜”。
來源: 泉州晚報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亮和
轉發告訴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