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車鎮在建國后一直隸屬新沂市所轄,在沒有被劃給邳州以前,在新沂市25個鄉鎮中是最富庶的一個鎮。
蘇北地區完成所有撤鄉換鎮的工作大概是1998年以后吧!以后各縣市就沒有所謂“鄉”的存在了,全部變成了鎮。而炮車在1987年除了比新沂市的新安鎮稍晚幾年后,早就以鎮的頭銜亮相于社會了,足以證明炮車當年經濟實力的極其雄厚。
邳州桃花島公園
1998年,屬于全國經濟大開發的年份。邳州于1992年撤縣建市后,歷任政府主官都想創造政績、有所作為,遂逐步喊出了共同的一個口號:“五年再造一個邳州城”,當年真可謂雄心滿滿??!目擊所致,邳州大街到處可見這樣的橫幅標語。
奈何邳州西部為大運河所隔,向西發展需要造橋,河面太寬,代價特高,以當年邳州剛剛創業的那點經濟家底有無法想象的難度去克服,所以退而求其次轉為以老城為基點向北、向東、向南擴張。
新沂雙子樓
炮車東去東家新沂四十公里之遙,而距邳州老城才不足5公里??上攵?,這就是邳州千方百計、想方設法要堅決把新沂拿下淪為己用的毅力所在。若能拿下了炮車,新城東擴就能順利推進和實現。
經過艱難的、不計其數的協商、申請溝通,最終新沂妥協,放棄了難以割舍的炮車,不情愿的收留了現今的合溝鎮,邳州如愿以償,實現了目標既定的遠景擴張藍圖戰略。
徐州高鐵東站
不得不嘆服邳州各屆政府領導的能力與手段。喊出的口號也名以實符,如今邳州新城己蔚然以成,GDP總值己入蘇北各縣為數不多的千萬億俱樂部之中。
邳州的涅槃重生、華麗轉身,妥妥造就了一個蘇北中等城市的誕生。然而,新沂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在轟轟烈烈的造城運動中,錯失很多良機,以致甘拜下風。能怪誰呢?好好滔光養悔就是了。
徐州縣、區圖
邳州的崛起模式實屬難能可貴,倘若能把這種成功模式復制在大東家徐州的身上,會有何種奇跡出現呢?
徐州近年來的各項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全國人民有目共睹的,城市設施建設日新月異,摩天大廈憐次皆比。地鐵1、2、3號線完美建成了通車,普鐵、高鐵四通八達,觀音機場晝夜通航。這就是全國一般地級市難以與徐州抗衡的資本所在。
徐州縣、區圖
2020年,徐州被中央確定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既為“中心城市”就得切實負起責來且還得有所擔當的了。
徐州原有的區太多、不符合現今社會發展模式,在經過多次整合后現調整為5個區:即云龍、鼓樓、泉山、賈汪及銅山。銅山原為銅山縣,也是近年時間不長階斷內實施的縣改區的。
徐州地鐵123號線
如今的徐州發展勢頭迅猛,原有的老城區的開發拓展己達飽和狀態,如若再想擴大發展范圍,南、西、北方皆不是其理想的所在,唯一方向是繼續向東挺進,對接連云港,以期在若干時間段內也能同邳州一樣再造一個“新徐州”城。
向邳州挺進,才是徐州未來的發展重心,應該適時把輕軌建設向邳州延展,時機一旦達到成熟,借鑒銅山經驗,既時收轄邳州,改其為“邳城區”或“運河區”,來壯大自身的勢力范圍。
徐州縣區圖
這么一變,徐州城區范圍增添將近大半,無形中擴容了城市的空間范疇,使得邊遠縣級市新沂與徐州城市中間再無城市障礙阻隔,新沂就能更直接的享受到大東家徐州的關照與輻射帶動了。
誠如所至,大徐州的優勢中心地位形象更加的凸顯,向心力更加的緊固,淮海經濟區龍頭老大的地位就坐的更加的踏實穩固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