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貴州日報
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外景一隅。 (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供圖)
田仁玉在病房內為患者換藥。 楊國軍 攝
楊國軍 龍艷
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今年我國護士節主題為“關愛護士隊伍,守護人民健康”。近日,在2025年貴州省護士崗位技能競賽中,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護理團隊一舉斬獲五項專業中的重癥護理、手術室護理、康復護理、靜療護理四項專業一等獎(第一名),創下該賽事舉辦以來單家醫院獲獎數量歷史紀錄,成為全省護理戰線的閃亮坐標,四名優勝者將按程序申報“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
成績背后,是該院護理團隊厚積薄發、銳意創新的生動縮影。作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遵醫附院護理團隊始終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人民健康需求為導向,在臨床服務、科研創新、人才培養、區域協同等領域全面發力,成為貴州省護理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桿。
這支擁有2000余名護士的“白衣鐵軍”,不僅是全國首批優質護理示范病房單位,更以硬核實力筑牢專業高地——近年承擔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420余項,獲專利440余項,牽頭制定行業標準40余項,科研轉化成果惠及百萬患者。團隊堅持“護教研”深度融合,為各級醫療機構培養專科護士6800余人,通過精準幫扶輻射帶動省內外200余家醫療機構,有力推動了區域護理服務的同質化發展與升級。
從競賽場上的“技壓群芳”到臨床一線的“護佑生命”,是遵醫附院護理團隊始終“以患者為中心”的初心堅守。從全國“護理質量提燈金獎”到“改善醫療服務十大價值案例”,從急危重癥到安寧療護,團隊以技術創新與人文關懷雙輪驅動,累計獲國家級、省級等榮譽850余項。站在新起點,遵醫附院護理團隊正以“闖”的精神破局、以“創”的智慧賦能、以“干”的擔當前行,書寫新時代護理事業的奮進答卷。
重癥護士翁翠
以毫米刻度丈量生命溫度
“爺爺,今天是您90歲生日,我們和您一起過!祝您生日快樂……”在遵醫附院重癥醫學科病房,護士翁翠與同事們共同準備了一場溫馨的生日儀式,用人文關懷為老人的生命旅程增添了一份珍貴回憶。
“這位老爺爺入院時身體虛弱,呼吸困難,情況十分危急,處于昏迷狀態。而當時距離他90歲生日還有半個月時間,家屬十分渴望能為他過壽。”翁翠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家屬的這個愿望當竭力滿足,最終在醫護團隊的治療之下,老人在清醒狀態下度過了一個難忘的生日。
ICU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線,需要用關懷點亮生命之光。翁翠常說,在重癥病房,他們面對的多是病情危急、生活無法自理的患者。這些患者難以正常表達需求,因此醫護人員需以加倍的細心和耐心去觀察、照料,全面關注病人的生理反應、病理狀況及心理需求。
翁翠的工作日志,密密麻麻記錄著對“毫米級護理”的不懈追求:從每小時細致入微的14項生命體征監測,到每15分鐘精準調控的ECMO流量,乃至每次超過10毫米汞柱變化都要調整氣道濕化……從業6年來一直在重癥科的她依舊不敢懈怠,將遵醫附院“護行于仁、理知于愛、慎獨前行、守護健康”的護訓,以及“技術與人文并重”“救治與關愛同行”的護理理念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處細節,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對生命的敬畏與呵護,為患者筑起了一道堅固的生命防線。
這份對生命的敬畏,驅使她在細節上追求極致。在2025年貴州省護士崗位技能競賽現場,翁翠憑借“無創機械通氣患者俯臥位通氣技術單人操作”的嫻熟表現,斬獲重癥護理專業第一名。面對模擬重癥患者,她15分鐘內完成體位調整、管路固定、聽診肺部等多項操作流程,展現了技術操作與臨床思維的高度融合。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細心呵護無微不至。”“致敬護理天使,讓醫療充滿溫情。”“以病人為中心,以服務贏信譽。”……不忘初心,不負白衣使命,重癥醫學科滿墻的錦旗,是榮譽的象征,是責任的擔當,更是前行的動力源泉。
向光而行,向陽而生。每每看著監護室窗臺上的綠蘿,翁翠激勵自己:這些植物,在密閉空間里依然向著光生長。我們就是危重患者的那道光,既要提供生存的技術支持,更要給予心靈的光照。
夕陽西下,翁翠再次走進病房。她為昏迷患者調整體位時,仍會輕聲絮語:“張阿姨,今天窗外晚霞特別美,我幫您把床搖高些看看?”監測儀波形平穩躍動,仿佛在回應這份永不褪色的護理初心。
手術護士楊柳岑
跑好精密的融合接力賽
在2025年貴州省護士崗位技能競賽全省總決賽中,遵醫附院手術室的護士楊柳岑在手術室護理專業中獲得第一名。從家人生病時的無助少女,到如今的護理骨干,她用“明德篤學,求是致用”的校訓指引方向,以“團結、自強、敬業、創新”的院訓砥礪前行,讓青春在手術室里綻放。
幼時,家人身體不適,常使楊柳岑穿梭于醫院長廊。消毒水的刺鼻與監護儀的嘀嗒,如同細雨般連綿不絕,侵蝕著她幼小的心靈,帶來無盡的恐懼與彷徨。彼時,一位護士姐姐輕輕握住她的手,用溫暖的話語安慰她,仿佛一束光,驅散了她心中的陰霾,讓她漸漸平靜下來。從那時起,一顆學醫的種子,在她心底悄然生根發芽,開始在她的心田里慢慢生長,等待著有一天破土而出。
18歲那年,高考志愿表上,楊柳岑鄭重地寫下了醫學院校護理專業。大學時光里,楊柳岑就像一株努力生長的幼苗,渴望吸收知識的甘露。課堂上,她全神貫注地學習專業課程;課后,她踴躍參與實踐,于臨床實習、模擬實訓及案例分析中均展現卓越才能。消毒水的氣味與病歷紙的墨香,交織成了她成長路上獨特的底色。
畢業后,楊柳岑進入遵醫附院,開啟了職業生涯的新篇章。遵醫附院完善的培養體系,為她打下了堅實的專業基礎。規培期間,帶教老師悉心指導,她得以迅速融入醫院那既緊張又井然有序的工作氛圍中。科室量身定制培訓計劃,通過周考、月考、結業考試的層層磨礪,她的專業技能得到了穩步提升。而新護士培訓系統以及持續的工作培訓,則讓她在實戰中不斷積累經驗,讓她在護理道路上走得愈發篤定、從容。
“手術室是醫院里最為緊張忙碌的戰場之一,每一臺手術都是一場與時間的激烈賽跑,這就要求手術室護士必須是能打硬仗的‘戰友’。”楊柳岑感慨地說,手術室的工作就像一場精密的接力賽,每一位護士都是至關重要的一棒。術前,她會和同事們一起精心準備,對每一件器械都一絲不茍地進行嚴格消毒,遵循手術流程精心擺放,逐一審視手術間的設備,確保其萬無一失;手術開始后,她全神貫注地配合醫生,精準無誤地傳遞器械,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異常,用專業與專注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在生命的微弱光芒中,她堅定地追尋著光明。從護患初心到職業信仰的升華,從校園課堂到手術臺畔的跨越,那些被校訓院訓深深鐫刻在心底的時光,那些在無數次的技能訓練中磨礪而出的堅韌不拔,都在訴說著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當個人成長與醫學的溫度交織共鳴,每一個平凡的護理崗位,都將綻放出守護生命的璀璨光芒。
急診護士田詩琴
跨界編織生命經緯
“患者心搏驟停!快來搶救!”在遵醫附院急診搶救室,正準備給患者上心電監護的護士田詩琴,捕捉到生命流逝的征兆——意識昏迷,呼叫無反應。她雙膝猛地壓上床沿,動作與呼救聲幾乎同時響起,掌根穩穩抵住胸骨下端,以每分鐘110次的堅定節奏,叩響生命的回響。
“持續按壓,準備腎上腺素!”“患者心跳恢復,持續監測生命體征……”當心電監護儀規律而平穩地運行,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氣,而這樣驚險的瞬間,在急救室里幾乎每天都在上演,田詩琴早已將守護生命視為自己的使命。
急診搶救室的工作強度超乎想象,這里沒有白天黑夜,只有永不停歇的忙碌,監護儀的嗡鳴聲與推車輪轂的滾動聲交織成永不停歇的旋律。田詩琴的身影在光影交錯間敏捷穿梭,藍色護士服隨風輕輕擺動,宛如一束躍動的光芒,在生死邊緣照亮希望的燈塔。
“這里是與死神賽跑的戰場,每分每秒都關乎著生命的存續。”田詩琴說,作為一名急診搶救室護士,需要沉著冷靜、仔細觀察,應對各種突發狀況。她對自己立下了“規矩”:
面對心搏驟停的患者,迅速完成胸外按壓定位,持續按壓至醫生抵達;接診創傷患者時,迅速評估傷情,熟練配合醫生進行止血、清創;遇到老年慢性病突發狀況,精準執行醫囑,時刻觀察生命體征變化……
回想起入職第一天,面對嚴重車禍傷員時,她因經驗不足而只能協助,內心深受觸動。這讓她深刻認識到提升專業能力的緊迫性,決心不再讓類似的無奈重演。
“盡力提高護理之標準,慎守病人家務及秘密。竭誠協助醫生之診治,務謀病者之福利……”在急診科呼嘯的生命列車上,田詩琴用實際行動,將南丁格爾誓言鐫刻進每一次生死救援。在與死神的拉鋸戰里,她既是醫生的“眼睛”,憑借敏銳洞察力捕捉病情微變,也是患者的“護盾”,用專業和愛心護佑生命,成為獨當一面的護理能手。
當田詩琴站在2025年貴州省護士崗位技能競賽康復專業的賽場上時,評委們驚嘆于她將急救思維融入康復護理的巧思,順利拿下第一名。面對旁人對“急救護士為何跨界”的疑問,她展示手機里保存的出院隨訪記錄:“很多搶救成功的患者,有不少神經功能損傷,喪失生活自理能力。我渴望他們能在重生之后,依然優雅地漫步于人生的旅途。”
夜幕低垂,當城市沉入夢境,田詩琴穿著一襲白色護士服,于監護儀熒熒微光中堅守,以專業鑄就守護之盾,將溫情化作心靈之燈,于生死交織的復雜脈絡上,繼續編織著那永不黯淡的生命經緯。
靜療護士田仁玉
“血管守門人”的匠心修行
在許多人眼中,護士的工作被簡單定義為“打針輸液喂藥”。然而,在血液內科度過的四年時光里,田仁玉護士深刻體會到了其中的重量,以及背后所蘊含的專業性和復雜性不容小覷。
每一條靜脈都是生命線上的重要關卡,成為“血管守門人”絕非易事。在血液內科,田仁玉發現每根血管都在訴說生命的脆弱——腫瘤患者因化療而脆如薄紙的血管,白血病患兒細若游絲的靜脈,還有那些因長期輸液而遍布瘢痕的“荒漠化”手臂……要想在靜脈穿刺上做到“快、準、好”,必須以專業為堅實后盾,以責任為鋒利之劍,二者缺一不可。
“血液內科由于疾病的特性和治療的要求,需要建立長期或反復輸液的血管通道,包括各種導管。”田仁玉說,在血管條件較差的病人身上置入導管,尤其是靜脈注射存在挑戰的情況下,難度顯著增加,有些通常由醫生執行,而非護士的常規職責。
面對病患們對導管置入的急切期盼,田仁玉內心深受震撼,她無法漠視,毅然決然地站了出來,“這些直徑不過毫米的管道,承載的不僅是藥液,更是患者與死神賽跑的希望。”田仁玉應對挑戰、迎難而上,她以實際行動堅守著守護患者的莊嚴誓言,致力于成為一名杰出的靜療專科護士。
2024年,田仁玉主動請纓參加中華護理學會靜脈治療專科護士培訓班。為期兩個月的學習徹底顛覆了她的認知——她了解到靜脈治療不僅需要掌握超聲探頭的角度選擇、心電圖波形與導管位置的關聯、導管尖端在X影像下的識別,還要能夠讀懂凝血功能報告中的數據等。
結業考核的那一刻,她仿佛化身為精準的藝術家,在模擬靜脈導管置入的操作中,以近乎完美的手法調整導管頭端位置,讓在場的培訓導師不禁驚嘆:“真是不可思議,她仿佛把血管走行圖深深刻進了自己的腦海里。”
“置管只是開始,守護才是修行。”田仁玉的工作筆記本扉頁上寫著這句話。回歸臨床后,田仁玉制定詳細的實操計劃,從基礎的穿刺技巧到復雜血管的處理,逐步開展實踐操作。在操作過程中,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確保患者安全。
指尖輕觸,感知血管深處的脈動;毫米級穿刺,展現護理藝術的極致之美。如今,田仁玉每月要為40名以上患者梳理“生命通道”,成為“血管守門人”,用仁心溫養脆弱脈息。
靜水流深,匠心致遠。在2025年貴州省護士崗位技能競賽現場,當田仁玉有條不紊地演示“三向瓣膜式PICC維護技術”項目時,評委們看到的不僅是精湛技藝,更是一個普通護士將職業理想注入針尖的灼灼光華,第一名的成績名副其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