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五月的月季攀上斑駁的磚墻,788街坊的居民們翹首以盼終于盼到了“舊改陽光”。近日,根據《黃浦區人民政府關于同意確認黃浦區788街坊舊城區改建項目房屋征收范圍的批復》(黃府 [2025]7號)批準,東至海洲麗園,南至徽寧路,西至西藏南路,北至麗園路的788街坊正式啟動舊改征收。
蝸居歲月:微光與期盼
推開西藏南路1207弄11號斑駁的小門,66歲的羊金海踩著吱呀作響的木樓梯迎了下來。正午的陽光,透過狹小的老虎窗照射進來,在近30平方米的屋內投下了一方細碎的光影。這也是老羊家唯一能照進太陽的地方。
這個四代同堂的小空間,被生存智慧折疊成立體的模型——本就低矮的空間被分成兩層,每一寸都被充分利用。“老鼠、蟑螂經常有,一樓還特別潮濕,地鐵每天從地底穿過,晚上我們睡得早,難免會被吵醒。”老羊向記者介紹道。四代人的家庭史,在這不足30平方米的空間里,已折疊了半個多世紀。
穿過晾滿“萬國旗”的弄堂,72歲的王衛紅居住在老羊對面的3樓,此時她正在進行每日“必修課”。她手持長柄毛刷,清理天花板的蛛網狀裂縫。14平方米的小梁薄板房內,床鋪、衣柜蒙著防塵布——這是與“石灰雨”斗爭多年的經驗。
“有時候,晚上睡覺都恨不得戴上口罩,不然就得吃灰。”她苦笑著指向頭頂上那斑駁的墻體說道,因為地板薄,房屋老,天花板非常酥脆,她最害怕的就是突然砸落的石灰。
“盼了幾十年,現在終于盼到了!”說起舊改,王衛紅緊蹙的眉頭都舒展了開來。“最期盼能有個獨立衛生間,讓我們的老年生活更適宜一些。”王衛紅望向隔壁的公共衛生間,眼中滿是期待。
舊改征收:溫度與速度
走出逼仄的弄堂,西藏南路的喧囂撲面而來。居民區入口處,居民自發栽種的盆栽正開得熱烈,橙粉相間的花瓣在微風中搖曳,與斑駁的老墻形成鮮明對比。
黃浦征收四所征收工作人員袁佳君站在花墻前仔細核對著居民們的資料,“公告貼出后,我們遇到的第一個大任務就是要開展‘兩清’,即搞清楚每一戶公房的承租人和戶口情況。隊員們更喜歡把這項工作稱為‘摸底’,說白了就是把每戶人家的基本情況搞得清清楚楚。”
“這些花都是居民自發種的。”袁佳君看著這些花瓣說道,“越是艱難的環境,越能看見生命的倔強。”作為這個居民區的征收組組長,他深知這個建于上世紀的小梁博板房,早已在歲月侵蝕中褪去昔日榮光。
“50%的住戶人戶分離,每家都有特殊訴求。”徽寧路居委會干部向記者介紹道,“這給接下來的兩清工作帶來了不少困難。”作為居民們的“娘家”,居委會也將積極配合征收工作組,通過與居民細心交談,用真情換真心,獲得居民支持和幫助,爭取在舊改工作的溫度下,跑出黃浦舊改征收新的“加速度”。
2025年的這個春天,老虎窗下,征收工作人員們正挨家挨戶上門,羊金海給孫女一遍又一遍講著新家的故事,王衛紅把防塵布疊進了行李箱……晚風掠過弄堂口的月季花,帶著初夏的溫熱拂過每扇等待的老虎窗。這個見證過城市日新月異的小梁博板房,正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界處,等待一場溫暖的“蝶變”。
記者 / 王月華
編輯 / 宗哲麟
圖片 / 馬羽欣(實習)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