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出臺《石家莊市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機制》(以下簡稱“機制”),建立完善統籌協調、部署落實、分類指導等工作制度,多方聯動、緊密配合,持續推動我市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走深走實。同時,出臺《石家莊市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舉措及責任分工》,市總工會聯合十二部門推出九個方面三十三項改革舉措,為石家莊高質量發展打造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隊伍。
圍繞強化職工思想政治引領,探索開展“大思政課”新模式,開展工宣講“百千萬”工程,組織勞模工匠、專家學者深入企業、一線產業工人中,每年開展工宣講百場;全市千家企業利用班前班后會、職工讀書誦讀等開展微宣講;依托石工大講堂,組織勞模工匠、專家學者開展直播宣講不少于12場,每場觸達職工萬名。深化“勞模工匠進校園”行動,建立完善市、縣工會“勞模工匠進校園行動”師資庫。在大中小學和工匠學院開設“石家莊勞模匠心思政課”,組織職業院校學生到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工匠學院、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等接受鍛煉、開闊眼界。
圍繞完善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建立產教融合型企業、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產教聯合體等。落實省級職業教育“101計劃”,培育一批核心課程、一批優秀教師團隊。積極開展“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到2035年,組織500人次以上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兼任全市職業學校實習教師。實施技能強市行動,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深化技工教育改革,組建區域性、行業性技工教育聯盟(集團),推進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工匠學院建設,到2027年,全市建成各級工匠學院不低于30家。充分發揮工人 文化宮、職工服務中心等社會公益陣地作用,向農民工、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普惠制、普及性技能培訓服務等。
圍繞健全職業發展體系,實施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提質擴面行動。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開展自主評價,鼓勵職業院校開展評價工作。健全“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穩妥推進特級技師、首席技師評聘工作。支持理論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的高技能人才參加相應專業技術職稱評審。落實學歷教育學習成果、非學歷教育學習成果、職業技能等級學分轉換互認制度。推動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貫通培養,落實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與相應職稱、學歷的雙向比照認定制度。
圍繞維護勞動經濟權益,推動企業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探索對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和股權激勵。組建全市集體協商工作指導服務團,定期開展服務活動。實施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工程,用人單位、第三方服務機構、政務部門間的業務協同和數據共享,探索建立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電子檔案。在新就業形態企業中,加大工會勞動法律監督“一函兩書”推進力度,暢通訴求表達渠道,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積極搭建建功立業平臺。每年從我市主導產業中精選10個以上職業(工種)舉辦市級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引導產業工人帶成果、帶項目參加創新創業大賽,對優秀創新創業項目按規定予以獎勵。鼓勵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等企業技術人才積極參與申報省級科技計劃。以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為重點,每年新建50家市級創新工作室,力爭到2035年省級創新工作室動態保持在900家左右。加強跨區域、跨行業、跨企業的創新工作室聯盟建設。深入開展勞模工匠助企行活動。組建市、縣兩級勞模工匠服務隊,幫助專精特新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實施制造業技能根基工程。積極推薦制造業高技能領軍人才參加選拔評聘,加大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和轉崗培訓。支持制造業領軍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職業院校等為產業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職工提供培訓服務。征集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技術需求,做好科技特派團選派。以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為重點,每年新建50 家市級創新工作室,力爭到2035年市級創新工作室動態保持在 900家左右。加強跨區域、跨行業、跨企業的創新工作室聯盟建設。在推薦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時,注重向工匠人才傾斜。
此外,三十三項舉措中還包括,加強就業指導服務,建立“政策直通車”制度,加強大數據應用,實現“政策找人”。構建職業教育競賽體系,強化就業導向。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促進進城農民工平等享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等。
來源:石家莊日報
記者:戴麗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