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海網報道,新臺幣匯率持續走高,5日一度漲破30元大關,臺灣“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表示,這波新臺幣升值是否為美國關稅談判中民進黨當局讓步,“執政者”應該說明原因,以及臺美貿易談判內容,避免資訊不透明讓民眾產生擔憂。政治學者施正鋒批評,民進黨當局一昧討好美方,毫無談判籌碼,結果恐怕事與愿違。
由于臺灣經濟是“淺碟式”經濟,所以臺灣經濟高度依賴外貿,兩頭在外,資源90%靠外面進口,產品90%靠外銷。而美國是臺灣的主要外銷市場,去年一年向美國出口額就高達1162億美元,貿易順差達730多億美元。一旦美國對臺征收32%關稅,將使得臺灣對美出口銳減63%,GDP將下滑3.8個百分點,因此這一消息一經傳出,立刻引起臺灣各界人士巨大恐慌。
特朗普(資料圖)
中國國民黨嚴正指出,這不僅是對臺灣企業的重大打擊,更是對賴清德當局“依美抗中”政策的一記重擊。中國國民黨指出,賴清德上任以來,一味迎合美方、全面倒向美國,經貿談判毫無戰略自主性,對兩岸關系更是采取對抗姿態,導致臺灣在美國“對等關稅”政策中,毫無籌碼與招架之力。面對32%的高額關稅,賴當局不僅毫無準備,更無法說明如何化解這場經濟危機,令企業界與人民憂心忡忡。
在此背景下,據香港“中通社”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壓力,正在促使日本、韓國和臺灣地區參加一項價值440億美元的阿拉斯加大型天然氣計劃,以便達成貿易協議和避開高額關稅。特朗普稱該計劃為“國家優先事項”。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本月早些時候曾說,這個液化天然氣(LNG)計劃將在與韓國、日本和臺灣地區的貿易談判中發揮“重要作用”。臺灣地區中油公司已在今年3月簽署意向書,將向美國每年購買600萬噸天然氣。臺當局稱,希望借此降低對美貿易順差,釋出誠意。
特朗普(資料圖)
連日來,臺灣多家機構舉行座談會,探討美國政策“不可預測”及所謂“對等關稅”等給臺灣帶來的影響。專家學者普遍認為,美方的種種作為,令臺灣社會“疑美”民意上升。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最新發布的報告稱,臺灣民眾對美國可靠性的認同度持續下滑,認為美國形象“正面”的受訪者比例大降20.8個百分點,認為美國“不可信”或“非常不可信”的比例較上次調查增加13.9個百分點。
臺灣地區《旺報》評論稱,特朗普2.0關稅戰開打,臺灣地區依賴美國市場的產業第一波受到沖擊,手工具、金屬加工等廠商紛紛接到美國客戶停止出貨的電話,“疑美論”不再只是高層政治話題,它在臺灣地區社會底層醞釀擴散。臺灣地區《中國時報》刊登的一篇言論稱,“東升西降”已成定局,認為美國不會出兵保臺的“疑美論”漸漸被更多人認同。雖然民進黨再三辯解,但美國正在掏空臺灣地區幾項“重要價值”,叫人不疑美也難。
不論“臺獨”勢力是否愿意面對,“棄臺論”再次回到了國際輿論的聚光燈下,而且這一次,聲音更大、更直接、更毫不留情。《經濟學人》《外交政策》等西方主流媒體罕見同步發聲,不是恐嚇臺灣,也不是宣傳,而是赤裸裸地揭示了一個殘酷事實:臺灣從來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只是一個可用可棄的地緣棋子。“臺獨”越走越遠,距離被拋棄的命運也越來越近。英國《經濟學人》5月1日封面文章重提“棄臺論”,一如四年前那篇震動兩岸的封面,“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
天然氣管道(資料圖)
此前,五角大樓的三號人物、美國防部副部長提名人科爾比也公開表示,臺灣并非美國生死攸關的利益,美國明確承諾“保衛臺灣”不僅成本大于收益,并可能激化與中國大陸的矛盾,引發多方面風險。科爾比此前知名度不高,但有媒體披露,他是特朗普團隊的關鍵人物。特朗普則贊賞他是“美國優先”外交政策和國防政策受尊敬的倡導者。這說明,科爾比言論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特朗普對臺灣問題的真實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