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只有人類社恐?
那是因為你沒見過第一次進醫院的貓咪臉上那種“請不要cue我”的表情。
是的,貓咪也是要社交的,而且它們的小小“社交黃金期”短得像是咖啡打翻那一瞬間。
今天,就讓本鏟屎官帶你搞懂:在貓咪的“社交敏感期”,你到底該怎么做,才能不浪費這段決定貓咪一生社交水平的珍貴時光!
什么是貓咪的“社交黃金期”?(別擔心,不用背書)
貓的社交期,一般是在它出生后第2周到第7周之間(只有!五!周!)。這段時間,它們的腦子就像空白U盤,見誰記誰、聽啥存啥。
多見人、多見貓、多聽聲音、多被摸,就能培養出“社牛貓”;反之,那就可能是“社恐貓”,從此一聽吸塵器就想鉆床底,一看客人就化身隱身術大師。
可悲催的是,很多時候,我們一抱回家的貓咪,它的社交期就已經,咳……結束了。
BUT!別急,雖然,社交窗口小得像貓咪的眼淚,但只要方法對,它照樣能活潑開朗不怕生。以下五大秘籍請你收好!
1. 貓與貓:學會“貓界禮儀”的第一步
在這段時間,貓咪靠跟媽媽和兄弟姐妹打架(咳咳,我是說玩耍)來學會“控制爪下留情”。
這些互動就像貓版幼兒園,學會什么時候該收爪子、什么情況下別咬過頭,都是靠實戰中摸索出來的。
所以別著急分窩,小貓在社交期還是要跟家貓家族多相處一會。注意,疫苗打完之前,別輕易帶去貓咖或鄰居家串門哦,小心病毒找上門!
2. 貓與人:讓你的小貓知道人類不是“奇怪的兩腳獸”
這時候的小貓,好奇心旺盛但還沒長出“多疑”的腦回路,正是你大展身手的時機!
多請朋友來你家串門,多讓孩子、老人、快遞小哥、樓下的大爺輪番上陣和小貓互動。
但!請一定溫柔、慢動作,別一上來就高八度喊“哇小貓咪好可愛啊啊啊啊啊!”嚇得貓咪直接跳樓找親媽。
你還可以趁這個時候,讓貓習慣你摸它的爪子、耳朵、肚子,甚至牙刷輕刷臉——這不僅對以后剪指甲、刷牙有幫助,還能讓它覺得:“嗯?人類的手其實挺好用嘛~”
3. 各種奇怪的聲音:別等它長大后聽見吸塵器就想逃家
吸塵器、吹風機、洗衣機、電視里突如其來的爆破聲……對貓來說,簡直是“人類的噩夢發聲合集”。
用音量從小到大的錄音慢慢訓練它,讓這些聲音變成日常“背景音樂”,而不是每次都像世界末日。別擔心,你不是在折磨它,是在幫它以后少掉幾撮毛。
4. 購物袋社交法:從今天開始別把航空箱藏起來了!
你是不是也是那種:要帶貓看醫生的時候才去翻航空箱?然后貓咪一看到那玩意兒就沖進床底一臉“你今天別想拎我走”的表情。
拜托,把航空箱當作貓窩放在家里,偶爾丟個零食進去、扔個玩具,它就會覺得:“啊,這玩意其實還挺好~”將來再帶出去,不至于像進監獄那么大驚小怪。
5. 出門散步(當然是在箱子里):給世界打個前哨站
當你家貓咪已經不怕航空箱,就可以帶它“拉風兜一圈”了。
哪怕只是在小區樓下遛遛風、聽聽車聲、聞聞樹味,也能給它未來看醫生、旅行、搬家等各種“貓生大事件”打好心理預防針。
外界世界復雜又精彩,早點讓貓知道“地球不僅只有客廳”,它的心理彈性也會更強!
已經錯過了社交期怎么辦?貓就要變“孤僻中年”了嗎?
如果你從寵物店領養,貓咪已經錯過了社交期,也別太焦慮。
成年人能不能學會社交技能?當然可以!(你看叔叔阿姨們不都在跳廣場舞了嘛)
只是時間會更久、進展會更慢,需要你多一點耐心、少一點期待,用更多“騙吃騙喝”來贏得它的信任。而且,說不定它其實是個“慢熱型社交天才”,只是還沒找到自己的朋友圈。
社交路上別催貓,但別停
貓咪社交訓練,不是速成課程,更不是“十天讓貓變萬人迷”的奇跡操作。而是一個“用時間和零食熬出來的感情”。
無論你家貓是剛出生的小社交花,還是成年后的“內向貓頭鷹”,都值得我們給它一點耐心、一點理解,再加上一點貓薄荷。
誰說只有人類才有社交障礙?養貓的你,不也是在和它共同成長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