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打贏了!贏了!贏了!
好了朋友們,情緒發泄完了,基本調子也定了,下面咱們保持理性和克制,來好好聊聊這次《中美關稅聯合聲明》。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講故事的普六茹,今天咱們贏了!
圖片是AI畫的
首先咱們必須確定,咱們是贏了啊,這個毫無疑問,為什么呢?因為咱們實現了階段性的目標,繼續向美國賣貨。
有朋友會問,憑什么非得賣美國呀,賣別處不行嗎?
行。但是吧,丫,美國給錢最痛快。不賣他,可惜了。做外貿的朋友跟我聊過,歐洲結賬沒問題,但單價給的比美國低。其他地方,單價比歐洲更低,還老欠賬。咱們不指著美國活著,丫要敢跟咱們打,咱不含糊,豁出去跟丫打。但是,咱們的目的不是打死他,而是,哎,美利堅,開門,自由貿易!
那,咱們贏了多少呢?
難說。
按照現在官方給的說法,其實就很值得推敲。首先中國給美國的稅是10%,相關其他懲罰措施(沒明著說稀土)都暫停。美國給中國的稅是10%到30%嗎,因為芬太尼的加20%沒有特別說明,到底收不收。
還有,這份協議為期90天,90天以后,還得再談。
所以大家應該明白,今天,咱們贏了,但只是階段性勝利,后邊,還特么有的打呢!
那,后邊兒會怎么樣呢?
我的習慣是從歷史找答案看未來,好在美國歷史短,咱們今天梳理五個中美關系歷史節點,應該就能對中美的未來,預測個大差不差。
第一階段,1844年望廈條約。
這是大清在那幾年簽的最不知所云的條約,里邊有好多概念對大清都超綱了。什么最惠國待遇啊,什么自由傳教權啊,什么領事裁判權啊。這些事兒我們現在能明白,是對主權的侵占,但當時大清并不能理解。最惠國待遇,不就是關稅低么。但大清不需要洋貨啊,小農經濟嘛,連醬油醋都自己釀,我不要你關稅也無所謂啊。
自由傳教權,這事兒更沒問題了,愛信啥信啥唄,你基督教又不是沒來過,康熙爺那時候就讓你們傳教了,你們也沒傳起來呀。
領事裁判權就更無所謂了,各管各的人唄。
帶英王八蛋可是直接帶著炮艦來了,美利堅提的都是屁大的事兒嘛,簽就簽了唄。
哪知道,后來美利堅的操作,給大清上了一堂重要的國際關系課。
最惠國待遇一簽,只要答應別國的條件,美國自動享有。英法還得費勁打仗呢,美國跟著就有了。
自由傳教一開始,美國從民間到地方,都買通了一大堆二鬼子,這些人后來幫助美國,輸送了非常多的利益。最大的那個就是常凱申。
領事裁判權更討厭,美國人在中國可以為所欲為了。
從中美第一次交往我們就能看出來,美國在中國一直是不要咱的地,只要咱的錢。而且要的手段很高明,全是陽謀。
我們得出了結論1.美國極端精明。
第二階段,朝鮮戰爭,立國之戰。
這是中美關系的最低點,真的兩邊以熱戰形式打起來了。這場戰爭怎么說都不為過。這是中國第一次頂著武器代差打贏的戰斗,有人會說,不是打之前和打之后結果一樣嗎?
郭敬明跟泰森打了個有來有回,您能說他們倆打平了么?
從朝鮮戰爭讓我們看清楚了美國。
美國非常精明,精明到每一個行動都經過精密的計算,而計算的唯一重點,是利益。
有個細節,停戰談判桌上,中美兩邊因為誰坐哪邊,國旗擺多高等等問題,吵了158輪。
談判桌外,兩邊對戰線的拉扯也一樣,真的是寸土必爭,不是修辭,是事實。真的是一寸一寸打下來談下來的。
從這段我們能得出結論2.美國人對利益是近乎偏執的,他們會用任何理由開戰,但歸根結底,目的就一個,利益。
第三階段,尼克松訪華。
這時候兩邊有了共同的敵人,老大哥。
因為老大哥種種匪夷所思的爹癮犯了,咱們跟老大哥干了一架,然后互相拉黑。
教員是個特別明白的人,首先,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潛臺詞,你就跟丫干,你只要不慫,慫的一定是丫。
其次,邊打邊談,邊談邊打。
還能一直打咋地,打的目的是談。
美國的日子不好過,眼瞅著就要被蘇聯推過去了。不信丫還坐得住。
從前兩條1.美國極端精明 2.美國只在乎利益,能得出結論:美國一定會來找中國談的。
果然,兩邊建立了外交關系,結束了敵對,兩邊共同想辦法給老大哥放血,最終,老大哥死了。
有個細節,尼克松吃不慣辣的,但教員他老人家是個湖南人。我常去湖南,基本上跟本地人在辣椒問題上,能打個有來有回,但尼克松就差點兒了。
兩位老人家吃了一頓飯,尼克松就跟蓄水池似的,喝水就沒停過,教員還擠兌他,說他喝了半條長江。
這里我們能看出來,3.美國的身段非常柔軟。只要想明白了,利益到了,他什么事兒都干得出來。當時的中美實力差距,我就不提了。但尼克松和基辛格倆人,也得一塊兒上北京吃頓湘菜。
第四階段,2001年中國加入WTO
那年我高二,我很清楚的記得,那天聽見這個消息,我興奮的跟我媽說:咱們要掙大錢了!
果然,兩年以后,北京開始堵車,一座座高樓平地而起。
很多朋友問我,北京一直這么好嗎?
怎么可能。
雖然北京也是一線城市,但實際上,在世紀初,北京比上海要落后10年左右。我說的不是具體數據,而是普通老百姓的體感。
但加入WTO以后,我在北京,特別明確的感受到,國家富強起來了。說是變了天地都不夸張。
那時候美國來找中國聊G2。想把全世界甩開,中美組個小團自己玩兒。
這個事兒明面上肯定是沒成,今天也沒有這么個G2組織。
但是,咱們們看看1991年以來世界GDP增長圖。
這特么不是G2是什么?
那時候其實中美之間是很良性發展的。
電腦,家電,生活用品,美國貨在中國的占比很大。那個時候,中美口頭上罵的很兇,但其實兩邊老百姓的生活中,都是用各自的產品。
那段時間,對我來說是人生中的黃金時代,對美國也是,他們可以專心致志的搞美元霸權,搞高科技,搞全球駐軍了。
我們能看出來,4.美國人知道好日子應該怎么過。
第五階段,2018年,貿易戰爆發
變化是潛移默化的。
中國的產業越來越升級,中國貨的質量越來越高。21世紀初,家電還是美國牌子和日本牌子分庭抗禮,到今天,您大概率買的不是格力就是小米。
在生活層面上,中國貨把全世界都給打落了。
美國發現,有點兒壓不住中國了。
我們不在這里贅述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我以前聊貿易戰的視頻,都說清楚了。
總之,中美打起來了。
貿易戰,也是戰。
這七年里,中美還是逐漸形成了一個默契,也就是30%—50%關稅。
在這個區間里,兩邊是能正常做買賣的,無非是各自用什么手段的問題。
但一旦超過50%,兩邊將事實上脫鉤。
所以這次,川普玩兒大了。
但一個月就出了階段性成果。這里我們能看出美國第五個結論5.美國絕不會給個痛快,他一定是各種撒潑打滾反復無常。
至此,我們把中美歷史上五次重要接觸捋了一遍,我們也總結出了關于美國的五個結論。
1.極端精明 2.只看利益3.身段柔軟 4.知道好歹 5.反復無常。
我們可以推導一下未來了。
無非是三種可能,和,打,邊打邊談。
從歷史上我們能看出來,如果中美之間有共同的敵人,或者有很大共同利益的時候,必和。這兩種情況,目前都還不明顯,我認為要再看兩年。
當中美之間有重大利益沖突的時候,中美就會打,而且是不排除打熱戰的。但,目前也沒那么大仇,51年的時候啥差距啊,18年的時候啥差距啊,今年,這個差距都不太好說了。畢竟美國在外交上和烏克蘭有來有回,在戰爭上和胡塞武裝有來有回,很抽象。這次階段性勝利,其實就是力量的體現,一個月,說實話,我真沒想到這么快。上禮拜我還咬牙切齒的說呢,老子豁出去生活水平回到上世紀,也跟他美國干了!哎。就有點尷尬。哈哈,哈哈哈哈哈。
所以,邊打邊談應該是新常態。
孟子說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如果我們沒有對手,那絕對不是好事。所以,如果我們一定要有個對手,來提醒我們要努力前進的話,美國就是我們最好的對手。他跟咱們沒有日俄那種規模的血仇,跟咱們還隔著一個太平洋,甚至還有過幾次親密合作。而且不是有句話么,看一個人的對手是誰,更能品出這個人的水準。
拿美國當對手,不丟人。
如果咱們淪落到,跟那些癟三為敵,那還不如跟美國為敵呢。
美利堅,你別太快死,我們還想跟你多過幾招呢。
但今天,咱們贏了!
感謝您看到這兒,麻煩您發大財的金手,給普六茹點個關注,點個贊,點個轉發吧!感謝!感謝!
視頻會在兩天內發出,也感謝您觀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