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我跟你們說啊,咱院兒的老張頭玩微信兩年啦,那感悟可太絕了!
1.“老頑童”的逆襲
兩年前,老張頭連手機開機鍵都找不著,急得一頭汗。
那時候,他開機得摸摸索索老半天,開機鍵好像故意躲著他似的。
發語音呢,老是錯按成視頻;打字的時候,拼音和手寫切換得一塌糊涂。
有一回家族群發紅包,他手忙腳亂一頓點,一個都沒搶到,急得直跺腳。
還有一回,他想跟遠嫁的女兒視頻通話,找半天沒找著按鈕,女兒還以為他出啥事兒了呢。
還好社區志愿者小陳有耐心,手把手教他設置常用語快捷鍵。
現在啊,老張頭給孫女發天氣預報,還會帶上下載的表情包。
那朵動態盛開的小紅花,成了爺孫倆的小秘密。
2.云端團圓飯
老張頭可會活學活用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在他朋友圈有了新意思。
以前靠書信聯系的老戰友,現在在群里對詩、斗圖,熱鬧得不行,就好像又回到一起打仗的日子。
遠嫁的閨女通過視頻,把他做的紅燒肉“擺”到“云端餐桌”上。
看著女兒吃得開心,老張頭笑得嘴都合不攏。
小孫女在屏幕那頭蹦蹦跳跳喊“爺爺”,雖說比不上真人見面,但科技讓親情的距離一下子就拉近了。
3.虛實之間
老張頭有自己的想法。
每周末,他雷打不動去公園和老棋友下棋。
他說,屏幕再清楚,也比不上棋盤木紋摸在手里的感覺。
這種虛實結合的社交方式,就像喝茶時說的“一期一會”,可有意思了。
在社區手工活動上,他還帶著老伙伴們做剪紙,把傳統藝術傳給年輕人。
他還把剪紙過程拍成小視頻發到家族群里,讓更多人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4.暖心情誼
老張頭常說“君子之交淡如水”。
在家族群里,他發起“每日養生小貼士”,從枸杞咋泡到頸椎保健操,這些實在的話比紅包還受年輕人歡迎,幫他們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學會照顧自己。
他明白,微信就像個裝情誼的盒子,真正讓關系變好的,還是帶著溫度的關心。
他還是堅持給老伴兒手寫問候卡,墨香和像素混在一起,這就是他獨有的晚年浪漫。
5.破防感悟
玩了兩年微信,老張頭悟出了三個道理。
第一,科技不是讓你追著跑的,而是借助它去看更遠的風景,拆掉自家院墻,讓更多人進來。
就像他學微信,一開始難,后來變容易了,還能用它豐富生活、跟人交流。
第二,屏幕能展示好多東西,可沒法替代真實的觸感和溫度。
棋盤對弈的手感、面對面交流的溫暖,是像素代替不了的,不能完全依賴科技,得珍惜現實中的相聚。
第三,科技的價值就是讓愛跨越時空的限制。
以前和老戰友靠書信交流,一封信要好久才能到;
現在打開手機就能實時聊天,分享生活里的點點滴滴,友情變得更深了。
現在啊,老張頭還琢磨著開直播教傳統剪紙呢。
那些以前讓他手忙腳亂的代碼,現在成了傳遞溫暖的橋。
科技就像魔法棒,讓老張頭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家人們,你們家老人玩微信的時候,哪個瞬間讓你心里一酸?
從老張頭的故事里,你學到了啥關于科技和溫度的道理?
快把感受分享到評論區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