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書法是中國特有的文化藝術形式,承載著文化傳承的重任,并且伴隨著強大的中華文明遠播海外,影響了其他國家的文明進程。其中以日本和韓國受到書法影響最深,時至今日,書法依舊是這兩國基礎教育的一部分,成為書法在國外發展的兩個重要分支。
對于這兩個分支,歷代國人都以師自居,并沒有給予太多重視,已故著名書法家劉洪彪先生還曾經公開表達了對其書法的不屑,認為他們書法整體趨于落后,無法與國內書壇相比。
然而隨著信息交互的便捷,人們看到了更多日韓書法,其中一部分足以震驚國人,特別是日本書法更是率先得到了國際藝術界的認同,這種現象不免引人深思。
提到日本書法很多人都會想到小野道風、藤原佐理、空海等人,他們都以王書為宗,深得晉唐神韻,代表著日本書法繼承一脈的最高水平。雖然不遜國人書家,但是在我雄厚的書法正宗面前也只是扁舟一隅。
然而近現代書家良寬、井上有一等人的書法就足以震驚國人了,良寬的《天上大風》被很多國內書家譽為神品,達到了“無法”的最高境界。
井上有一更是用書法震驚國際藝術界的第一人,他的少字巨書呈現出鮮明的個人情感,僅僅一個字就拍出了500萬美元的高價。
井上有一作品在國內展出時,震驚了國內書壇,引起巨大反響,王學仲先生還專門撰文稱贊,這種風格也影響了國內書法的發展。
從臨摹中國書法開始到對中國書法的反噬,日本書法的發展歷程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究其原因應該有幾點。
首先是“貧”,這個貧是指日本缺少對中國書法全貌的認識,在古代他們的學書資料都源自中國,非常有限,并且受到國內時代文化局限性的影響,比如唐朝時尊王,那么唐時流入到日本的書跡都是王書一脈,這深刻影響了日本書法的發展。
書法資料的單一讓日本書法更為專一,沒有受到更多風格的干擾,這也是為什么日本古代書家都是王書一脈的繼承者。
其次是日本政治的連貫性沒有太多文化摒棄行為,中國書法的斷代史與朝代相關,所以才有魏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之說,后人在推翻前朝的時候,對前朝的文化也有嫌棄,這就促使書風改變,宋朝不遵唐法,元朝不延續尚意書風,其實都有一些這樣的因素。
但是日本不同,日本從古代起就沒有改朝換代,天皇血脈一直延續,這讓日本的文化得以完整延續很少被摒棄,日本書風也得到很好的延續,這種延續更加強了日本書法繼承的專一性。專一的繼承讓日本書法能夠與本土文化充分融合,形成特有的書法支脈。
其次是“遠”,這個遠不但指日本遠離中國正宗書壇,更在于日本人對漢字和書法的情感相對疏遠,沒有中國人那么尊崇,所以能夠放開思想去進行大膽的改造創新,井上有一的作品中的字都沒有寫全,這在中國是肯定無法被接受的。
不僅僅是井上有一,日本很多近現代書道大師的創作實踐和理念都有悖于中國傳統理念,書法在日本就像遠離父母的孩子,得以無拘無束的任意狂歡,難免會做出震驚世人之舉。
第三個原因就是“異”,盡管日本的很多文化源自中國,但是也頗具日本特色,更為強調心性的培養,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這些文化與書法的融合自然呈現出獨特的異域風情。
良寬的《天上大風》其實就是日本本土美學“侘寂”在書法中的完美體現,這種源自中國禪學的美學理念,自然能夠感動國人。
另外日本書法有別于中國書法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日本人更注重實踐,他們不像很多國人學書那樣沉浸于臨帖疏于創作,他們更敢于去創作。很多日本人都喜歡公開展示自己的書法,但是按照中國書法的評判標準來看,很多都不入門,但是他們就是敢寫。
井上有一的書法基礎也很一般,但是他更為注重創作,敢于創作,積極創作,他的成就并不是建立在他的傳統書法功底之上的,而是建立在他對書法藝術的領悟和大膽實踐之上的。
很多國人學習書法修身養性的方法就是不斷的臨帖,而日本人則是大膽的創作,用書法去抒發情感,這種差別是需要國人反思的。
藝術不能以正統自尊,你固步自封別人就會追上你,從圍棋到書法,國人不斷遭遇外人的反噬。如今中國書壇已經放下姿態,開始歡迎日韓書法對本土的滋養。
韓國書法家任廈門大學藝術系教授,日韓書法家在中國頂級藝術殿堂任理事,這些都充分展現了國人的大度和謙遜。
而王鏞先生、王冬齡先生、曾翔先生等人的大膽創新,也讓現代中國書法登上了國際頂級藝術展館,為中國書法正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