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偶然刷到一段老視頻,是已故田先生在自己的書法欄目中對日本書法的批評,大概的內容就是認為日本書法寫的四不像,不符合規范,是對漢字的褻瀆等等,言語間難掩憤怒,“日本”、“書法”、“亂象”、“批評”這幾個關鍵詞綜合起來,迎合了很多網友的思想,自然贏得掌聲一片。
田先生樂于批評業內,這似乎已經成為他的人設之一,他幾乎嚴厲的批評過所有當今書家,比如王鏞先生、王冬齡先生等等,甚至多次公開宣揚書壇丑態,以此在民眾當中樹立了自己孤傲倔強的文化人形象。
他對國人的批評多是有去無回,少有得到反駁和回應,這也充分顯示出當今書壇對于田先生言行思想的深刻理解。
對國人的批評尚且可以理解為學術交流,但是他對日本書法的批評就明顯暴露出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是當今社會普遍存在的,正是這個問題的普遍存在造就了當今書壇“丑書”橫行的假象。
那就是太過主觀,總是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和要求別人,這種思想存在于普通民眾心里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對于一個專業書法家來說,就顯得非常狹隘和自負。
日本書法確實源自中國,但是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已經形成了本土特色,成為日本本土文化的一部分,再用中國書法的標準去評價他就顯得不太合適。況且還在用非常狹隘的館閣書法標準去批評日本書法就更顯得有些霸凌。
帶著一種對方將我們的文化糟蹋的思想去批評日本書法,確實非常偏激。完全忽視了對方對書法本土化演變的自主權。
政治、文化背景的不同,讓日本書法走上了和中國書法不同的發展道路,特別是日本比中國更早的開放,接納世界藝術,也讓日本書法更早的與其他藝術相融合,造就了獨特的日本書法文化。
日本書法更強調精神和思想的表達,比如日本書道大師上田桑鳩的作品《愛》,看起來更像一個“品”字,但是他所要表達的就是父母帶著孩子嬉戲的畫面,用書法線條的形式表達出來,所以取名為“愛”。
這類作品有著濃厚的日本文化風格,強行用我們傳統的書法規范去評價他,那就是寫錯字了,就顯得非常可笑了。
著名的井上有一的少字書法作品往往不把字寫全,比如他的巨幅作品《愛》就只寫了“愛”字的上半部分,但是其所表達出來的深意和震撼力不但震驚世界也震驚了中國書壇,這些都是日本特有文化加持下的結果。
拋開別國文化實際,無視別國書法發展歷程,以書法正宗自尊,用我們的標準去衡量別人,那不是一種思維霸凌是什么?
作為一名書法家,應該有基本的包容性,唯有包容才能夠開闊視野,提升境界,不能以自己為中心,認為只有自己在走正道,要求所有人都和自己走同樣的路,反對和批評一切不同路者。
書法有法但是法無定法,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當中的法,都在遵循自己理解的法去進行探索、突破,每個人的理念都是值得思考和借鑒的,最起碼也應該值得被尊重。尊重他人的創造,尊重他人的藝術理念,是一名藝術家最基本的涵養。
書法自古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途徑,學習書法不僅僅是要弘揚傳統文化,更是要學會謙遜、學會包容、學會堅韌。被一些人贊譽幾句就覺得自己是書法正宗了,開始對著別人指指點點了,這樣的人顯然還沒有學到書法真正的精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