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買不起,而是殲20更有性價比。這話擱十年前說,俄羅斯人能跟你急眼,但現在他們自己都不得不承認——當 帶著霹靂15導彈在演習中把四代機按在地上摩擦時, 的神話徹底碎成了渣。這場持續了十幾年的"俄式傲嬌"與"中式務實"的碰撞,終于在 的鐵律面前畫上了句號。
2013年,中國簽下24架蘇35的訂單時,殲20已經試飛兩年。這20億美元的真金白銀,在當時引發了軒然大波。有人罵這是"交智商稅",畢竟五代機都試飛了還買四代半,這不是錢多燒的嗎?但罵人的人可能沒注意到,美國在亞太的F-22和F-35已經形成戰斗力,而中國空軍當時主力還是殲11和殲10A,面對五代機幾乎沒有還手之力。殲20雖然試飛了,但從試飛到量產再到形成戰斗力,中間隔著十萬八千里。當年美國YF-23比YF-22早飛20天,最后還不是下馬了?中國必須留一手,萬一殲20出岔子,總得有個能頂上的。
確實爭氣。117S 讓它能做出"普加喬夫眼鏡蛇"這種逆天機動,3600公里航程和1200公里作戰半徑,在四代機里堪稱"空中坦克"。雪豹-E雷達能同時鎖定30個目標,搭配R-77導彈,打F-15、F-16完全不虛。2016年南海對峙時,要是沒有蘇35撐場子,中國空軍的壓力可想而知。但俄羅斯人飄了,他們覺得中國買蘇35就是認可其性能不輸五代機,開始滿世界吹噓蘇35是"五代機殺手",甚至把蘇35和殲20強行捆綁炒作。這波操作,簡直是自己給自己挖坑。
中國軍迷可不買賬。殲20從試飛(2011年)到服役(2017年)只用了6年,而蘇35引進時殲20已經試飛兩年。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蘇35就是個過渡產品。但俄羅斯人死鴨子嘴硬,繼續在國際市場上忽悠,說蘇35能對抗五代機。結果呢?殲20服役后,航電、隱身、超音速巡航全面碾壓蘇35,模擬空戰中直接打出"一邊倒"的戰績。更打臉的是,蘇35在俄烏戰場上被便攜導彈擊落的消息不斷傳出,曾經的"空中王者"變成了"低空靶子"。
現在俄羅斯終于認清現實:蘇35再好,也只是四代半的天花板,而殲20已經站在了五代機的頂端。當中國帶著殲20參加俄羅斯航展時,俄方人員的表情估計比吃了黃連還苦。更扎心的是,中國不僅吃透了蘇35的技術,還把它的矢量發動機玩出了新花樣,而俄羅斯自己的蘇-57到現在還沒完全形成戰斗力。曾經的"老師",如今只能眼睜睜看著"學生"絕塵而去。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定蘇35的價值。在殲20成熟之前,它確實撐起了中國空軍的半邊天。遠海巡邏、戰略威懾,蘇35都完成得很漂亮。而且通過拆解研究蘇35,中國在發動機、飛控系統等方面取得了關鍵突破。現在蘇35雖然退居二線,但它的價值早已融入中國空軍的血脈。
這場 與 的糾葛,本質上是代差的必然結果。俄羅斯用十年時間才明白:在絕對的技術碾壓面前,任何營銷話術都是徒勞。而中國用20億美元上了一堂價值連城的課——自主創新才是硬道理。當殲20帶著國產渦扇-15發動機呼嘯而過時,曾經的爭議都成了過眼云煙。畢竟,戰場上的勝負,從來只認實力,不認情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