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青是我國已故領導人毛澤東的次子,他的一生低調而坎坷。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4歲。他的妻子邵華在悲痛中親自給毛岸平——毛澤東堂弟毛澤連的兒子——打了電話,告知這個消息。而毛岸青和毛岸平的最后一次見面,是在1997年毛岸青回韶山探親的時候。
毛岸青的家庭
毛岸青出生在湖南長沙,是毛澤東和楊開慧的第二個兒子。他上面有個哥哥毛岸英,下面有個弟弟毛岸龍。家里本來挺溫馨的,但好景不長。1930年,楊開慧被軍閥何鍵殺害,年僅29歲,那時候毛岸青才7歲,三個兄弟一下子沒了媽。毛澤東當時在江西忙著領導革命,三兄弟只能先由親戚照顧著。
1931年,毛澤民把他們送到上海,托給地下黨照看。可沒過多久,1932年,顧順章叛變,地下黨活動被迫停了,兄弟仨流落街頭,靠撿垃圾、賣報紙過日子。毛岸青還在上海街頭被巡捕打傷了頭,這對他后來的身體和精神影響特別大。
1936年,黨中央費了不少周折,把毛岸青和毛岸英送到蘇聯讀書。毛岸龍因為身體不好,沒能一起去,后來也沒了消息。在蘇聯,毛岸青化名“謝爾蓋”,進了國際兒童院,學習特別刻苦,成績也不錯。
1941年,蘇聯衛國戰爭爆發,他還主動申請參軍,想上前線,后來被勸住了。1947年,他回到我國,化名“楊永壽”,參加了黑龍江克山縣的土改工作。那時候土改是件大事,他跟著工作隊走村串戶,分田地、學政策,干得挺踏實。
新中國成立后,毛岸青在中宣部當了俄文翻譯,翻譯了不少蘇聯的政治理論書,比如列寧和斯大林的一些著作,對我國早期的思想建設幫了不少忙。不過,他的命運真挺坎坷的。
1950年,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犧牲,年僅28歲,這對毛岸青打擊特別大,精神狀態越來越差。后來,他被確診患上了精神疾病,可能是精神分裂癥,具體原因不太好說,但跟早年的顛沛流離和頭部受傷肯定脫不開關系。從那以后,他沒法像普通人那樣正常工作,生活也變得艱難起來。
1952年,毛岸青獨自騎馬從湘潭趕到韶山探訪故居,那是他少有的幾次回鄉。這次他還見到了毛岸平——毛澤連的兒子,當時毛岸平還小,兩人聊了聊韶山的事,算是結下了緣分。毛岸青一輩子低調,幾乎不摻和政治,也不追名逐利。
他身體不好,能干的事不多,但一直堅持翻譯工作,用自己的方式支持著革命事業。說到毛岸平,他是毛澤連的小兒子,算是毛岸青的堂侄。毛澤連是毛澤東的堂弟,兄弟倆關系不錯,毛岸平小時候常聽父親講毛主席的事,對毛家人有種天然的親近感。
毛岸青的晚年基本上是在病痛中度過的,心臟病、精神疾病輪番折磨著他。他沒留下太多公開的痕跡,但從他堅持工作的態度,能看出他對黨和國家的那份心。
與邵華的婚姻生活
1960年,毛岸青和邵華在大連結了婚。這段婚姻挺有緣分的。邵華1938年10月出生在延安,是陳振亞和張文秋的女兒。她父親是1927年參加平江起義的老紅軍,母親是中共早期黨員,家里滿滿的革命傳統。
邵華小時候日子也不好過,1940年代她在新疆跟著母親被關了四年監獄,后來1946年被黨中央營救回延安。1959年,她考進北京大學中文系,后來轉到大連師范學院讀書,畢業后又回北大深造,腦子特別靈光。
邵華和毛岸青是怎么認識的呢?其實她跟毛家早有聯系。邵華的姐姐劉思齊是毛岸英的妻子,所以她從小就知道毛岸青這個人。1950年代末,毛岸青在大連療養,邵華正好在那邊,兩人碰上了,開始通信,慢慢有了感情。
1960年,毛澤東聽說后挺支持的,鼓勵他們結了婚。婚禮在大連辦得很簡單,沒啥排場,符合咱們黨的作風。婚后,邵華特別用心照顧毛岸青,尤其在他身體不好的時候,基本上是形影不離。
1970年,他們的兒子毛新宇出生,毛澤東親自給孫子取了名字,家里總算多了點喜氣。邵華是個很能干的人,1966年從北大中文系畢業后,她在軍事科學院工作,1995年還被授予少將軍銜。她喜歡攝影和寫作,出過不少書,比如記錄革命歷史的攝影集和文章,在圈子里挺有名的。毛岸青身體不好,家里大事小事都靠邵華撐著。她一邊忙工作,一邊照顧丈夫和兒子,壓力特別大,但從沒抱怨過。
毛岸青晚年病情加重,心臟病越來越嚴重,走幾步都喘得厲害。邵華陪著他跑醫院、找醫生,盡量讓他過得舒服點。兩人感情特別深,邵華常說,毛岸青雖然身體不行,但心是熱的,對革命事業始終沒變過。他們夫妻倆沒啥驚天動地的事跡,但那種相互扶持的勁頭挺讓人感動的。
說到毛新宇,他1970年出生,后來也走上了學術和軍事的路。他在國防大學讀了博士,當過軍事科學院的教授,還被授予少將軍銜。毛新宇性格低調,平時不怎么拋頭露面,挺像他爸毛岸青的作風。他后來回憶,父母感情特別好,小時候家里雖然條件一般,但總有種溫暖的感覺。
邵華不光是毛岸青的妻子,還是他的精神支柱。毛岸青晚年離不開她,她也把這個家撐得穩穩當當。2007年毛岸青去世后,邵華強忍著悲痛處理后事,還親自給毛岸平打了電話,通知這個消息。她自己身體也不好,但一直硬撐著,直到2008年因病去世,享年69歲。
最后的相見與離世
1997年,毛岸青帶著邵華和毛新宇回韶山探親,這是他和毛岸平最后一次見面。那時候毛岸青身體已經很差了,心臟病讓他走路都費勁,但還是堅持回老家看看。
毛岸平在韶山熱情接待,陪著他們一家去了毛澤東故居。毛岸青在紀念館留言簿上寫了“我酷愛韶山”,短短幾個字,能看出他對家鄉的感情有多深。毛岸平后來回憶,那次見面毛岸青話不多,但眼神里滿是對韶山的留戀。
韶山是他父母戰斗過的地方,也是他童年的根。1997年那會兒,我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的關鍵期,韶山也變了不少,毛岸青看著這些變化,心里估計挺感慨的。毛岸平在韶山管理局接待科干過活,對毛家人回鄉特別上心。他陪著毛岸青一家轉了轉,聊了聊家鄉的事,兩人的感情因為這次見面更近了一步。
時間過得快,到了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因心臟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4歲。邵華當時在北京醫院陪著他,走的時候她強忍悲痛,第一時間給毛岸平打了電話,告訴他這個消息。
毛岸平接到電話后挺難過的,特意囑咐記者別去打擾毛岸青的家人,挺護著他們的。4月2日,毛岸青的追悼會在北京八寶山舉行,毛岸平從韶山趕過來,代表家鄉人送了悼念。追悼會很簡樸,來的都是親朋好友和一些老同志,符合咱們黨的傳統。
邵華在追悼會上提到,毛岸青臨終前有個愿望,希望能葬在母親楊開慧墓旁邊。這個愿望挺感人的,他從小沒了媽,對楊開慧的感情特別深。2008年,邵華也因病去世了,走之前說想和毛岸青葬在一起。后來,他們的骨灰被安放在長沙楊開慧烈士陵園,算是圓了這個心愿。
毛岸青一輩子跟病痛作斗爭,邵華默默撐著家,毛岸平守著韶山的那份情,他們沒啥豪言壯語,但那種樸實勁兒特別接地氣。說到韶山,那是毛主席的根,也是毛家人的牽掛。1997年的相見和2007年的電話,串起了他們的故事,也讓咱們看到毛家人之間的那份真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