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17年前汶川地震時的15位跳傘勇士嗎?5000米高空生死盲跳,這17年前的驚天一跳,今天再看依然淚崩!
“同志們!黨和人民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災情,就是命令!災區的老百姓、災區的群眾,都在期盼著我們!”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汶川,8.0級地震,一場地動山搖的大災難,撕裂了大地,也撕碎了無數家庭的命運。六萬九千多人遇難,三十多萬人受傷,一千多萬人被迫離家。那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強、波及范圍最廣、救援難度最大的地震之一。
而在那片被廢墟覆蓋的土地上,有十五個身影,從天而降。
說他們是瘋子也不為過,別人跳傘是想活命,他們跳傘,是往死里沖!
5月14日,地震發生后的第3天,北川、映秀、汶川、茂縣,山高路險,余震不斷,暴雨泥石流塌方不斷,陸地完全進不去,直升機也找不到平地降落。災區孤立成了一座座孤島,物資送不進去,傷員抬不出來。
當時,空投已經試了幾次,不是被風吹偏,就是落進河溝溝。眼看很多地方一天滴水未進、一口飯沒吃,情況越來越糟。
怎么辦?
“跳!”
15名空降兵,站在直升機的艙門口,看著下面山高林密、地無三尺平的災區,沒有猶豫一句話。
不是訓練跳,不是演習跳,是實打實地跳到沒人知道地形、沒人保障接應、甚至可能跳下去就回不來的地方。
那時候沒人知道,接下來的15分鐘里,中國空軍正在創造人類航空史上最瘋狂的跳傘紀錄。
15名勇士分別隸屬空降兵第十五軍,他們中年紀最大的48歲,最小的20歲,平均年齡只有33歲。
沒有GPS,沒有地面引導,沒有標志靶場。他們靠的是風向判斷、目測距離、經驗堆積的直覺。
正常空降高度是800米,國際傘降救援極限是1500米。此刻他們腳下是青藏高原東緣的連綿雪山,云層里裹著鴿子蛋大小的冰雹,地面通訊全部中斷。
“報告指揮部!下方云層厚度超過三千米,能見度為零!”
李振波攥著對講機的手青筋暴起,機艙里15雙眼睛死死盯著這個48歲的空降兵研究所所長。機艙外是-30℃的極寒,艙內儀表盤顯示高度:4999米。
“同志們,黨和人民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李振波扯下氧氣面罩的瞬間,機艙里爆發出整齊的吼聲。后來有人回憶,當時根本聽不清喊的什么,耳朵里全是狂風撕扯機艙的尖嘯。
48歲的李振波第一個躍出艙門。這個河北漢子后來笑著回憶:“當時想著要是掛在樹上,至少能給后面弟兄們當個人肉坐標。”
當傘花在雨幕中綻開時,23歲的雷志勝發現主傘繩絞成了麻花,他咬著牙在自由落體1200米后才拉開備用傘,落地時右腿被鋼筋劃開20厘米的口子,血珠滴在路牌上,成了災區中一抹紅色信號。
更險的是李玉山,傘繩勾住懸崖邊的松樹,他掛在半空晃了20分鐘,最后用匕首割斷傘繩,瘸著腿爬進縣城。
“著陸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找人,不是找自己人,是找災民。”
他們背包里全是壓縮餅干、救命藥品、凈水片和應急電臺,沒有一件是給自己準備的。
這不是“野外生存”,這是人命攸關的第一線。
用了三天時間,爬了幾十公里,靠雙腳丈量了人跡罕至的山村,帶回了第一手災情信息,也為后續救援打開了一個突破口。
數天沒收到外界消息的老百姓突然爆發出哭聲:解放軍的傘,是救命的幡啊!
15人的跳傘還只是開始,是先鋒。后面的,是一個國家的總動員!
5月12日當天,溫家寶總理飛奔現場;5月13日,解放軍三小時內集結二萬兵力;5月15日,成都軍區15萬官兵全部投身救援。
全國300多支救援隊,像洪水一樣涌向災區。
你可能還記得,那一年,全中國人像一個人一樣,掉著眼淚捐款、連夜裝包、火車站志愿者排成長龍,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據官方數據,僅一個月內,全國捐款高達500多億元物資和資金,動員人數超過千萬人。
我們見過太多災難電影,但沒有哪一部比得過那個真實的5月。
今天手機彈出日歷提醒:5月12日,第17個全國防災減災日。窗外的梧桐葉沙沙作響,恍惚間又回到2008年那個天旋地轉的下午。17年了,有些事不該被風吹散,比如那15個從云端跳向人間的身影,比如14億人攥成拳頭的溫度。
也許我們已經走出那場地震的陰影,但請別走出那場災難帶來的覺悟。因為,我們都該知道:
有一種勇敢,叫逆風而降;有一種勝利,叫縱身一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