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陣風戰機不行,那為啥能賣出幾百架,而咱們的殲-10和卻賣不動?其實答案很簡單:戰機銷售拼的不是光性能,還有政治與實戰。
陣風的熱銷,靠的是法國軍工的老底子,它的“前輩”幻影2000早年在英阿馬島戰爭里露了臉,法國在中型戰機上使勁下功夫,愣是把陣風打造成個“全能選手”,空戰、轟炸、偵察啥都能干。
而這對預算不多的中小國家來說,簡直太香了,法國在國際上還走“中立”路線,不像美國那么霸道,也不像俄羅斯背一堆地緣包袱。
像埃及、印度這些國家,買陣風不光沖性能,還圖法國這賣家“安全”,不會被牽著鼻子走。
再說實戰,陣風在阿富汗和利比亞干了不少活兒,雖說對手不強,但精準打擊和多任務能力讓人眼前一亮,中小國家要的就是這種能打地區沖突的裝備,陣風的“實戰名片”算是立住了。
反觀殲-10,咱得驕傲地說,這款國產戰機性能一點不差,尤其是殲-10C,發動機、隱身技術都硬核得很,可為啥海外就巴基斯坦買?
主要是沒實戰背書,以前出口的蘇式裝備在海灣戰爭里被美軍碾了,國際上對“中國貨”還有“便宜但不精”的偏見,殲-10雖然在演習里亮眼,但沒真刀真槍打過,買家心里沒底。
蘇-35更慘,機動性強是強,可烏克蘭沖突暴露了它電子戰和生存能力的短板,加上西方制裁,俄羅斯連零配件都供不上,買蘇-35還得冒政治風險,誰敢輕易下單?
軍售這行,政治永遠排第一,買誰的戰機,就等于跟誰綁得緊,法國左右逢源,陣風自然好賣。殲-10和蘇-35的買家卻得掂量:買咱的,會不會惹美國不高興?買俄羅斯的,會不會被西方孤立?
還有維護,陣風的售后體系成熟,零配件和培訓都到位,咱的全球后勤網還在建,俄羅斯的更是一團糟,買家要的是能飛、能打、能修的裝備,陣風在這點上占了大便宜。
軍售還得看“品牌”,陣風繼承了幻影2000的光環,自帶流量,殲-10是全新設計,沒老大哥撐腰;蘇-35背靠蘇-27的名頭,可俄羅斯軍工的光環早褪了色。
法國的宣傳也厲害,陣風每次航展都整得跟高科技大片似的,咱和俄羅斯在這塊差了點火候。
不過,中國武器的未來有盼頭,這次印巴空戰給殲-10C打了一波廣告,之后的市場肯定能打開,畢竟,實戰是最好的廣告。
而蘇-35就難了,俄羅斯不解決地緣問題,市場只會越縮越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