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出去旅游,最重要的就是量力而行、知難而退。” 這句話在 5 月 10 日發生于四姑娘山的悲劇面前,顯得尤為沉重。一名 39 歲男性游客在四姑娘山鎮因嚴重高原反應不幸離世,這場本可避免的意外,在順風車司機的發聲與網友的熱議中,暴露出人們對高原旅行風險的認知盲區與應對失當。
5 月 8 日,這名平日里身體健康的男子與朋友自駕抵達四姑娘山鎮。這座海拔 3200 米的小鎮,雖不及四姑娘山主峰 6000 多米的高度,卻依然暗藏著高原環境的兇險。入住客棧后,男子因愛干凈洗了澡,隨后又身著單薄衣物外出。殊不知,這兩個舉動恰好觸碰了高原旅行的兩大禁忌 —— 洗澡會加速血液循環、消耗氧氣,而寒冷刺激則可能誘發高原反應加重。
很快,男子開始持續咳嗽并出現不適癥狀。一行人起初將其視為普通的高原反應與感冒,僅前往當地衛生院吸氧。接診醫生當即嚴肅提醒,應盡快返回低海拔地區以防止癥狀惡化。或許是不愿中斷旅程,他們選擇繼續留在高海拔地區,這一決定為后續的悲劇埋下伏筆。
隨著時間推移,男子的病情愈發嚴重。即便停止游玩、臥床休息,他的身體狀況也未得到改善。5 月 9 日,意識到情況不妙的同伴決定送他前往成都治療,并在打車軟件上發布拼車訂單。次日清晨,一位順風車司機接單。司機出于節省成本考慮,希望乘客承擔高速費,卻遭到拒絕。雙方在費用問題上反復協商,最終司機無奈妥協,此時已至 5 月 10 日早上 8 點。
當司機抵達客棧時,眼前的景象讓他心頭一緊:體型壯碩的男子被女性同伴攙扶著,短短幾步路便需坐下休息。得知是高反癥狀后,有著豐富高原駕駛經驗的司機一眼判斷出男子可能出現了高原肺水腫。這種在海拔 2500 米以上地區易發的病癥,因缺氧、寒冷等因素導致肺動脈壓力驟升,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皮膚發紫等癥狀,若未及時救治,極有可能因呼吸衰竭死亡。
司機立即勸說:“去成都會經過海拔更高的巴朗山,只會加重病情,必須馬上去醫院!” 但同伴仍堅持前往成都,直到司機再三強調情況危急,才同意先去就近的衛生院。8 點 26 分,車輛抵達醫院時,男子已失去意識、心跳驟停。盡管醫護人員全力搶救,一個小時后,男子依然不幸離世。
這起悲劇經網絡傳播后,引發廣泛討論。網友們紛紛惋惜:“明明有多次機會可以避免,卻因無知和僥幸釀成大禍。” 自駕出行的安排、對醫生建議的忽視、病情惡化后仍在高速費上討價還價…… 這些細節無不暴露出當事人對高原反應嚴重性的認知不足。有網友指出,某女星也曾因誤判高原病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最終遺憾離世,類似悲劇的重復發生令人痛心。
關于責任界定,各方爭議不斷。同行友人堅稱男子身體健康,而司機則提到其體型較大,搬運時需多名醫護人員協助。肥胖對心肺功能的影響是否構成風險因素,有待家屬進一步說明。景區方面,其官網早已發布詳細的高原反應提示,明確告知游客注意事項,從法律角度看已盡到提醒義務。男子洗澡、受寒等個人行為,被普遍認為是誘發嚴重高反的主因。
這起事件也為所有向往高原旅行的人敲響警鐘。專業醫學建議指出,高原旅行應遵循 “緩慢上升” 原則,避免短時間內進入高海拔區域;無論體質強弱,都需避免劇烈運動、飲酒洗澡等行為,提前備好氧氣瓶與抗高反藥物。尤其對于本身患有心肺疾病或體質較弱者,更應謹慎評估風險,切勿盲目挑戰極限。
如今,逝者已在當地火化,但這場悲劇留下的教訓卻值得每個人深思。高原風光固然壯美,但生命安全永遠是旅行的前提。唯有尊重自然規律、做好充足準備,才能讓每一次旅途都成為美好的回憶,而非沉重的遺憾。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