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咱以后好好過日子吧!”
在黃河街道調解室里,王某甲紅著眼眶握住弟弟的手。這場持續半年的家庭紛爭,在法庭的溝通調解下,終于畫上了溫馨句號。
半年前,章丘法院高官寨法庭工作人員在梳理轄區矛盾糾紛時得知,某村王氏兄弟多次發生肢體沖突,甚至驚動警方。察覺到若不能妥善化解矛盾,糾紛可能會反復上演,法庭決定主動出擊,聯合黃河街道綜治中心展開走訪調查。
原來,王某甲與王某乙是親兄弟,父親早逝,母親獨自養大兩兒一女。因老母親的贍養和安置房分配問題,這對原本親密的兄弟反目成仇,矛盾越積越深。
“這不是一起簡單的糾紛,還涉及安置房分配、贍養義務、醫療賠償等家庭矛盾。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產生無法挽回的親情裂痕。”高官寨法庭調解員李慶禎仔細研判后指出癥結。
于是,法庭聯合綜治中心、街道網格成立專業調解小組,帶著政策文件和家庭收支明細,一次次登門。他們不急著講大道理,而是先聽兄弟倆倒苦水,讓積壓多年的委屈有個出口。調解到第三次時,法官特意請來村里看著兄弟倆長大的老支書,回憶他們幼時的溫馨故事,用一個個真實案例和樸實道理,反復講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唉,說到底都是親兄弟,錢啊房啊的,都沒有親情重要!”
“之前為了那點家產,吵得跟仇人似的,現在想想真是糊涂……”
在法庭和各方的努力下,兄弟倆終于握手言和,就醫療費和老人贍養問題達成一致意見。
面對安置房歸屬這個“燙手山芋”,法官深知口頭承諾難以服眾。為徹底消除雙方顧慮,避免調解成果“打水漂”,法官當場敲定解決方案:把協商好的內容寫進調解書,蓋上法院公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高官寨法庭立即啟動“訴調直通車”,指導兄弟倆現場網絡立案,并制作調解書送達二人,用“法律確認+親情約定”雙保險規避信任危機——房子歸弟弟,弟弟當場給哥哥和妹妹各轉3萬元補償款。當手機提示音接連響起,兄弟倆緊繃的肩膀終于放松下來。
這場調解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卻詮釋了基層法庭的溫度——他們不僅是坐堂問案的裁判者,更是主動走進百姓家的“和事佬”。一紙調解書,不僅厘清了利益關系,更給這個差點分崩離析的家庭,重新系上了親情的紐帶。
來源:章丘法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