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史安琪
2025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7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圍繞“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著力提升基層防災避險能力”的主題,濟南市慈善事業促進發展中心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在濟南大學開展“慈善服務培訓 讓愛更有力量”應急救護慈善服務培訓活動。該活動面向大學生、慈善志愿者等群體,開展公益培訓,通過普及應急救護知識,不斷深化慈善力量助力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工作。
活動現場,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山東醫專南丁格爾志愿服務隊副隊長秦召敏作為應急救護領域權威專家,圍繞防震減災、繃帶包扎、心肺復蘇、AED 使用等關鍵內容展開深入講解。“同學們,你們知道在地震時該如何躲避嗎?”秦召敏表示,很多人認為地震時應該往桌子地下躲,但其實這是一個誤區。據其介紹,當地震來臨時,應該迅速找個大型、沉重的物體,比如衣柜、沙發,甚至是一沓堆高的報紙,臥倒在旁邊。“天花板砸下后,物體周邊會形成狹小的三角空間,這個空間可以挽救生命,被稱為生命三角。”秦召敏稱。
秦召敏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實際案例,深入淺出地闡釋了急救技能在關鍵時刻挽救生命的重要性。同時,秦召敏針對大學校園等人員密集場所的特點,著重普及了常見災害的應對方法與緊急情況預防常識,讓參訓人員系統掌握了應對突發事件、開展專業救護的知識與技能。
理論學習之后,實操環節將活動推向高潮。濟南市慈善中心工作人員積極組織協調,專業人員現場進行心肺復蘇、創傷包扎、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急救技能的標準演示。學生們踴躍參與模擬操作,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親自上手實踐。
“之前只是在視頻里看過心肺復蘇,這次親手操作才知道每個步驟都有講究,力度、頻率都要把握好。” 一位參與模擬操作的學生感慨道。通過直觀體驗與實際操作,與會人員不僅增強了災害救援、自救互救的專業性和科學性,更筑牢了守護生命的安全意識防線。
本次活動通過普及應急救護知識,進一步提升防災避險能力。下一步,濟南市慈善事業促進發展中心將持續開展此類公益培訓活動,讓更多人掌握應急救護技能,為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