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新能源車銷量出爐,曾經的王者特斯拉 Model Y 跌到第五名,前三全被中國品牌包攬:比亞迪海鷗第一,吉利銀河星愿第二,五菱宏光 MINIEV 第三。曾經靠降價橫掃市場的特斯拉,這次徹底被中國品牌 “上課” 了。
10 萬級市場被中國車 “包餃子”
前三甲全是 10 萬級選手:海鷗 5.68 萬起,星愿 6.88 萬起,宏光 MINIEV 不到 3.3 萬。仨車加起來月銷超 5 萬,Model Y 賣 26 萬 +,雖說還是 25 萬級純電 SUV 銷冠,但在 10-20 萬主流市場,特斯拉連個能打的車型都沒有。中國品牌靠 “油電同價”,把電動車價格砸到和燃油車差不多,特斯拉的 “高端降價” 玩法,在性價比面前不好使了。
特斯拉為啥摔跟頭?
- 價格亂殺傷信任:2023 到 2025 年狂調 7 次價,消費者都學精了,等著降價不敢買,越降越沒人下單。
- 本土化沒跟上:電池靠進口,成本比比亞迪、吉利這些自研電池的高;智能座艙、座椅舒適這些中國人看重的細節,更新太慢,被小鵬、理想甩在后面。
- 產品太老套:Model Y 五年沒換代,現在滿市場都是比亞迪宋 PLUS DM-i、吉利銀河 L7 這種 “油電雙殺” 的新車,純電單一路線越來越難打。
- 技術狠活砸向痛點:比亞迪 DM-i、吉利雷神混動,把插混車油耗干到 3L 左右,續航超 1300km,直接治好了 “續航焦慮”,搶走大量燃油車用戶。
- 精準卡位細分市場:理想 L6 靠六座增程,月銷破萬;五菱繽果復古造型戳中女性用戶,月銷 2 萬 +,不再靠堆參數,而是吃透用戶需求。
- 渠道鋪到家門口:吉利、比亞迪三四線城市有 3000 多家店,買車售后方便;特斯拉靠直營,下沉率不到中國品牌的 1/3,縣城市場基本丟了。
10 萬級有五菱、吉利造小車,15 萬級插混車絞殺燃油車,25 萬級增程車搶豪華市場,30 萬級純電有蔚來、極氪。中國品牌全價格段覆蓋,連小米 SU7 這種跨界選手,靠自研電池 + 小米生態,首月就賣 2 萬 +。以前特斯拉靠電動化顛覆傳統車,現在中國品牌用 “本土化組合拳” 反殺,從技術到渠道全維度碾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