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27年,中吉烏鐵路正線工程終于開工,這也就意味著這條鐵路的所有爭議都已經徹底解決,那么,這條鐵路為什么被擱置了這么多年,才塵埃落定?我國又為何一定要修這條中吉烏鐵路?
中吉烏鐵路為何拖了這么久
中吉烏鐵路是一條聯通三國的跨境鐵路,起點位于我國新疆喀什,經吐爾尕特山口進入吉爾吉斯斯坦,向西經賈拉拉巴德,最終抵達烏茲別克斯坦的安集延。線路全長616公里,中國境內長213公里,最長的一段位于吉爾吉斯斯坦境內,長341公里,占線路總長的55%以上,剩下的烏茲別克斯坦境內非常短,只有62公里。這條鐵路需要跨越地勢險峻,環境惡劣的帕米爾高原,打通天山山脈等高大天險,建設難度可想而知,或許1997年中吉烏三國剛剛簽署合作備忘錄時,我國的鐵路技術尚不成熟,這樣的惡劣環境,對于我國來說,確實有難度,但進入21世紀后,中國基建實力突飛猛進,不僅建起了新藏鐵路、宜萬鐵路等一系列難度巨大的交通要道,鐵路技術也逐漸名揚海外,既然如此,中吉烏鐵路為什么還是拖到現在才開工呢?
首先是來自俄羅斯的壓力。中亞地區一直被俄羅斯視為自己的“勢力范圍”,加上現開通的亞歐大陸橋,都是從俄羅斯過境,俄羅斯不愿意輕易放棄亞歐大陸鐵路運輸的主導權,但是俄烏沖突爆發后,亞歐地緣格局發生巨大變化,俄羅斯為重整地緣關系,調整戰略,擴大與中國的貿易合作,這才在中吉烏鐵路上松了口,但緊接著這條鐵路又面臨著新的難題。
一個是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南北因天山山脈形成天然阻隔,導致該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因此,南北方都希望這條鐵路能夠從自己區域經過,為此爭論了很久,最終決定走北線方案。另一個就是軌距問題,由于中亞地區的現有鐵路大部分都是蘇聯時期修建的寬軌,軌距為1520毫米,但我國境內鐵路則是1435毫米的標準軌,這也是國際通用軌距,土耳其、伊朗,以及歐洲大部分國家采用的也都是這一軌距,包括我國建設的中老鐵路、幫助沙特建設的鐵路也都是采用的標準軌距。
中吉烏鐵路如果也采用標準軌,未來接入歐洲也更加方便,但在吉烏國內就沒有辦法與其他鐵路并軌,并且修建一條全新的標準軌鐵路投入成本也更高,為此又爭論的很久,最終我國做出一定讓步,決定采用標準軌+寬軌相結合的模式,在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馬克馬爾設置換裝場,從我國到馬克馬爾路段采用標準軌,馬克馬爾到終點則采用寬軌。在掃清一切障礙后,中吉烏鐵路項目在今年4月29日正式啟動主線工程,預計建設工期為6年,2031年才能通車。既然建設這條鐵路如此費勁,為何我國還是要修建呢?
中吉烏鐵路戰略價值有多大
首先,中吉烏鐵路是新亞歐大陸橋南線的關鍵初始段,建成后,中國至中東以及歐洲的貨運路線將縮短900公里,運輸時間可節省大約1周左右。并且還能繞開俄羅斯,一方面減輕現有中歐班列的運輸壓力,進一步提升中國與中亞、中東、歐洲的運輸效率,另一方面也為中歐之間的貿易往來提供更多安全保障,避免因地區沖突或地緣格局的變化,影響正常運輸。
其次,中吉烏鐵路作為中歐陸路運輸的關鍵一環,還有助于我國繞開馬六甲海峽,減少對傳統海運航線的依賴,比如俄烏戰爭、巴以沖突、紅海危機等事件,都對傳統海運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打通亞歐陸上走廊,也是為特殊時期下維持正常貿易運作提供的重要保障。
另外,中亞作為我國向西開放的關鍵點,中吉烏鐵路的建設有助于我國擴大在中亞的影響力,未來還可與中巴經濟走廊相連接,為我國新疆向南進入印度洋,打通一條關鍵通道,有利于進一步加強我國與亞歐、印度洋等地區的區域合作性。
未來,這條中吉烏鐵路不僅有助于我國進一步提升能源安全保障,深化區域經濟合作,強化地緣戰略,還有望成為重構亞歐物流格局,提升全球供應鏈韌性的關鍵一環。
雖然這條鐵路遲到了27年,但對中國從“世界工廠”向“全球樞紐”轉變意義重大,未來這條鐵路究竟將如何為“一帶一路”注入持久動力,讓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