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在家嗎?”齊增鬧日停下快遞車,走到經幡旁的一間小房子旁邊。他撩開簾子,桌上放著一碗熱氣騰騰的茶。“齊增,你來啦!”
“以前用鏡頭記住時間,現(xiàn)在用車輪追趕時間”
下了西和高速,進入青海省的天峻縣天木路,直走第一個路口,圓通速遞的標牌在路口右側,甚是醒目。快遞在店面里的架子上分門別類地歸置著,袋子放在左邊架子上,盒子放在右邊架子上,等待被送到偏遠鄉(xiāng)鎮(zhèn)的快遞被放置在最里面的鐵架子上。
“4年前不是這個樣子的。”圓通天峻縣分公司負責人齊增鬧日開著快遞三輪車從分公司門口經過。2018年,大學畢業(yè)的齊增回到故鄉(xiāng)天峻縣,帶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開了鎮(zhèn)上的第一家攝影工作室,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你年輕,又是大學生,腦子靈活、點子多。你能不能幫叔想想辦法,把牧民們的牛羊肉運出去賣?”2021年,天峻縣塊兒瑪鄉(xiāng)賽爾曲村的老人找到他,詢問他有沒有銷售當地牛羊肉的出路。齊增找了輛冷鏈車,千辛萬苦地把牛羊肉運去了西寧。是否可以找到更方便的方法幫助大家銷售牛羊肉和其他畜牧產品?齊增鬧日把視線投向了快遞。
“我是牧民的兒子,就想做一個幫得到自己也幫助別人的事情,這就是我進入快遞行業(yè)的原因。”起心動念,齊增鬧日決定擱置下攝影,轉投快遞行業(yè),拓展新的事業(yè)可能。第二次創(chuàng)業(yè),齊增鬧日已經不是當初的毛頭小子,“之前也調研過,比較擔心的是需要面對很多人、處理很多突發(fā)狀況,但我覺得一直空想是永遠干不成事的,邊干邊看,只要服務做得到位,一步一步走,都可以解決”。
作為土生土長的天峻本地人,克服了天峻縣多變的天氣帶來的困難,解決了高海拔的挑戰(zhàn),但未曾預料到的情況依然接踵而至。齊增鬧日舉慣了相機的手第一次用力地握住了快遞車的車把,盡管抓得很緊,但在草原上駕駛時卻仍左搖右晃、磕磕絆絆,他跟隨著這個節(jié)奏,用眼睛記錄下更動人的生活,用腳步和車輪丈量著家鄉(xiāng)的變化。
時間是一位偉大的作者
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節(jié)點。2021年,“難,真的難”。第一年面臨的最大的難題就是快遞送不到下屬的鄉(xiāng)鎮(zhèn)。“天峻縣下面有十個鄉(xiāng)鎮(zhèn),最遠的鄉(xiāng)鎮(zhèn)離我們200多公里,鄉(xiāng)鎮(zhèn)的件量很少。”
為節(jié)約網點成本,省區(qū)安排了轉運車把快遞送到分公司門口,但由于分公司當時只有兩個員工和一輛快遞三輪車,這情況讓每天派送鄉(xiāng)鎮(zhèn)件的計劃無法落地,只能等鄉(xiāng)親們過來辦事的時候麻煩老鄉(xiāng)幫忙把同一個鄉(xiāng)鎮(zhèn)的快遞帶回去。牧區(qū)斷聯(lián)的手機、拋錨的三輪車、送不到鄉(xiāng)親們手里的快遞,齊增鬧日搖了搖頭,“難,真的難”。2022年,“最晚大家在第二天也能收到”。在焦急中,由政府牽頭,郵政伸出了援手,郵快進村讓郵件準時送達成為可能。
如今每天下午,齊增鬧日和小哥把鄉(xiāng)鎮(zhèn)件送到天峻縣物流倉儲分撥配送中心,協(xié)助郵政員工整理好快件后,綠色的郵政貨車就沿著兩條郵路駛向遠處的鄉(xiāng)鎮(zhèn),“現(xiàn)在的鄉(xiāng)鎮(zhèn)件大部分都能當天收到,最晚大家在第二天也能收到”。2023年,“希望我們當地的畜牧產品走得更遠”。
鄉(xiāng)親們網購越來越熟練,在外上學的孩子們買的東西也通過快遞越來越快地送到了家里人的手中。隨著件量的增加,齊增鬧日看中了一個更大的店面,分公司從那間40平的小房子搬到了現(xiàn)在130平的門面。門面里貨架更多,快遞管理更有序;門面外馬路寬敞,轉運的貨車可以直接停到門口,分公司的兩輛快遞三輪車可以并排停下,方便大家裝車。也是在這一年,天峻縣幾個大型小區(qū)和單位樓下出現(xiàn)了快遞柜,不僅提高了快遞員的投遞效率,也為大家取快遞帶來了更多的便捷。
硬件設施上去了,幫助牧民們過上好日子的想法在齊增鬧日的腦海里再次翻騰。作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東大門,天峻縣地勢高峻,氣候寒冷。這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牦牛、藏羊眾多,全縣近16萬公頃草場通過有機認證,20種牛羊肉產品通過綠色食品地理標志認證,但畜牧產品走不出家門一直是天峻縣眾多牧民群眾的一件愁心事。“酸奶都是我們自己家做的,牛羊肉都是高原上最純正的,我試過直播,也在平臺上投過廣告,研究過包裝和品牌,希望我們當地的畜牧產品走的更遠。”
作為牧民的孩子,齊增鬧日反復思考著怎么樣才能把當地的畜牧產品更快、更好得送出去。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快遞和電商平臺合力,打通了畜牧產品出山的通道,一件件快遞帶著原汁原味的天峻味道被送出了“大西北”,一切在向著更好的方向奔去。
2024年,“數字化的‘風’吹到了天峻”。“最初我們主要業(yè)務是派件,每天的收件只有幾票。”轉機發(fā)生在2024年的七八月份,圓通成為抖音的官方合作伙伴,“就是那個時間,收件量突然起來了”。“誠招一名快遞收件員,歡迎大家?guī)兔D發(fā)”齊增鬧日發(fā)出了一條朋友圈,“我還是很有信心的,畢竟我們的工資算是縣城里中上等的”。很快,收件員到位。收件多了,分公司效益好了,大家的工資也多了。
這一年,圓通數字化的“風”吹到了天峻。分公司首次接入了總部的數字化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快件全流程可視可控,圓通省區(qū)點對點協(xié)助工單的處理,坐在辦公室里,齊增鬧日熟練地操作著系統(tǒng),數據更清晰,他也不用再帶著電腦跑來跑去。
2025年,“我的故鄉(xiāng)現(xiàn)在真的發(fā)展得很好”。走遍了天峻縣的各個角落,齊增時不時會關注到縣城的一些改變,他對故鄉(xiāng)的感情也發(fā)生著變化,“我的故鄉(xiāng)現(xiàn)在真的發(fā)展得很好”。
新的一年,齊增鬧日已經想好了分公司下一步的發(fā)展方向,“我想做個無人驛站,4月初我已經去其他的縣鎮(zhèn)的分公司看過了,想著今年下半年就改造門面然后投入運營,這樣大家取件更方便,我也更放心”。
這一路走來,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齊增鬧日身后永遠站著支持他的家人。旺季時,分公司件量翻至每天800多票,他的媽媽、弟弟、愛人都會來幫忙。齊增的兒子才8歲,有時候放了學會來到分公司,像個小主人一般幫鄉(xiāng)親們取快遞。不忙的時候,齊增鬧日會帶著兒子去山上的石林轉轉,給他拍一些圖片,再細細挑選幾張發(fā)在朋友圈里。
作為當地攝影協(xié)會的成員,在閑暇時候齊增也會拿起相機。放棄攝影會后悔么?“不后悔。”“我第一次用快遞是在2012年,那會兒在網上買了件衣服,送到家里得一個多星期,現(xiàn)在三天左右就能到,”剛從轉運車上卸下的快遞袋壘得近一人高,齊增鬧日站在旁邊,細細回想著。“現(xiàn)在我媽媽用快遞用得太多了,一件衣服有三個顏色她就會各買一件,我跟她說少買點,但她覺得反正退貨也很方便。”齊增笑起來,“快遞從來不是送出或者攬收一件包裹這么簡單,而是一種傳遞、一種感恩、一種溫暖,把愛迎進來,把愛送出去,這就是我做這份工作的意義”。
每年的一句話背后,時間在流動,快件在流轉,青春的色彩潑灑在高原上,汗水閃爍著晶瑩的光芒。快遞三輪車的輪胎小小的,碾得長長的車轍延伸向遠方,齊增鬧日追著時間跑,追著幸福跑,“如果再來一次,我還是會選擇干快遞”。
“齊增”“齊增”“齊增”“齊增”……
“齊增!”鄉(xiāng)親們找不到快遞的時候會喊。“齊增!”老鄉(xiāng)拿錯了快遞會喊。“齊增!”老人們要退件但不知道如何操作的時候會喊。“齊增!”網購不熟練的少數民族朋友們準備買東西的時候會喊。“齊增,能不能把取件時間延長到6點半?”這次是縣上白天要上班的人叫住他給他提的建議。“齊增,天氣太熱了,要不要喝點什么?”這是發(fā)小們看到他開著快遞車在路上一閃而過時發(fā)來的信息。“齊增,記得吃飯。”這會兒是媽媽在囑咐。齊增好像從來不屬于自己。他比以前忙得多。
每天8點半到達分公司,開始處理售后和問題件,12點轉運車輛抵達,和小哥一起分揀、入庫、上柜,小哥13點開始派件,件量多的時候齊增也要一起派件,15點之后來分公司取件的人開始變多,齊增需要協(xié)助取件,19點之后分公司關門,齊增開始處理問題件,梳理數據。“要做就做好”,他總是這樣說。“天離得很近,心靠得很近,世界離我們也很近。”
在網點里,他是客服、是快遞小哥、是分公司負責人;離開分公司,他是父親、是丈夫,是頂天立地的西北漢子。不止如此。心細如發(fā),他給自己安排了很多“任務”。
在送快遞的時候注意到桌子上的藥瓶,齊增就會留意這一家的快遞,如果過了很久家里一直沒有動靜,便會主動去看一看家里的情況;一次齊增上門取件時,想要給遠方的女兒寄點自制乳酪的老人顫顫巍巍地拿出了兩塊錢,“后來也發(fā)現(xiàn)許多獨居老人想給外地子女寄當地的牛羊肉、羊毛手套,但他們不知道怎么寄,也舍不得運費”。于是,2024年開始,在齊增鬧日的牽頭下,分公司針對全縣獨居老人發(fā)起了寄快遞免運費愛心活動,愛心活動實行以來,分公司已經為當地80多位獨居老人免費寄出近百件“愛心包裹”。
齊增在路上碰見之前寄過快遞的獨居老人,也會停下來說幾句話,問問最近身體怎么樣、生活怎么樣,也囑咐員工在定期上門收件時還會陪老人嘮家常,教他們如何網購,給他們講講外面的新鮮事……同樣被給予便利的還有當地的外賣小哥。2025年開始,當地的外賣小哥來分公司寄快遞全部免費,“我們都是通過自己的勞動一點點地賺錢,我很尊重這些職業(yè),也很理解大家,都很不容易”。要尊重自己的事業(yè),尊重自己的選擇,通過自己的努力把每件事做好,并一直有自己為之奮斗的目標,說這段話時,齊增眼神堅定。
就這樣,齊增為這位鄉(xiāng)親貼一些,為那位小哥墊一點,他覺得“都是我該做的”。“他帶給我最大的影響就是善良。”分公司的一位小哥說,“看到他就會覺得有一種使命感,也想為鄉(xiāng)親們做一些什么。”潛移默化中,小哥們都變成了“齊增”,滿心滿眼都裝著當地的鄉(xiāng)親們。
惡劣天氣對體力消耗大、在攬投流程上需要竅門……小哥和齊增無話不談。“在業(yè)務方面他都是親自上手,琢磨出來的訣竅直接告訴我們”,事實證明,齊增的經驗總是對的,他的關心和愛護也總是溫暖著大家。被問到有什么想對齊增說的話,小哥沉默了一會兒,“真的很希望他多留一些時間給自己”。圣湖之源,凈土天峻。布哈河穿城而過,蜿蜒流向遠方。
送完快遞后,齊增鬧日會把快遞車停在河邊,自己走一走、看一看。這是他少有的空閑時間。遠處正日落,金黃的陽光帶著一絲料峭春寒,白天剛剛下了一場雪,云層壓得很低,埋頭吃草的牦牛和羊群星星點點,“灑落”在草原里。
“小時候長大的地方,現(xiàn)在回望的地方。”天峻縣是從環(huán)青海湖十三名山之一的“天峻山”音譯而來,當地人經常哼唱著一首藏語歌曲《故鄉(xiāng)天峻》,齊增在做婚禮攝影師的時候也經常用這首歌做視頻的背景音樂。
黃蘑姑、蟲草,當季的牛羊肉……5月,天峻縣即將迎來寄遞旺季,要準備包材、要提前聯(lián)系客戶、要準備旺季人員預案,齊增又要變得忙碌起來。“不會后悔回到這里。”望著遠方的天峻山,這位高原漢子眼中滿是柔情,“回到家鄉(xiāng),在這里為大家服務,就是安心,就是幸福”。
來源:《快遞雜志》
記者:于冰潔
本文源自:金融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