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書寒江雪
“非核氫彈”橫空出世,引發國內外媒體的熱議,大家都心潮澎湃。
香港《南華早報》首先披露,中國于近期成功進行了一次“非核氫彈”的受控試驗,顯示出中國軍隊對“威力增強型常規彈藥”的研發投入了相當的經費和興趣。
4 月 23 日,美國軍事觀察網站爆出重磅消息:中國成功引爆全球首枚非核氫基爆炸裝置。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也迅速跟進報道,認為這是一種新型的破壞性強大的武器,并且在使用上不受國際公約限制。
中國試爆“非核氫彈”迅速引發國內外熱議!
大家都知道,所謂的氫彈,其實就是核彈的一種。
核彈是核武器的俗稱,也就是利用原子能所產生的破壞力的一種恐怖武器。
其中,原子彈利用的是核裂變的原理,氫彈威力更加強大,利用的是核聚變的原理。
在一些自媒體口中,這個“非核氫彈”是一種“威力堪比氫彈”的大威力武器,威力遠遠超過一般的常規武器。
甚至有些人認為,氫彈需要一顆小型原子彈進行引爆,那“非核氫彈”肯定就是不需要原子彈就能引爆的氫彈了!
顯然這些都是無知的謠言。
氫彈的威力有多大,想必大家的心里都有數。
隨著炸藥的產生和在軍事領域的投入使用,人們不斷地追求更加高能的炸藥。
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威力巨大的武器終于誕生,那就是核武器。
迄今為止,人類威力最大的武器,就是氫彈。
“非核氫彈”這個詞很容易讓人產生誤解,但實際上它和核武器沒有任何關系,和氫彈更沒有關系。
所謂的非核氫彈,也只不過是一種稱呼而已,并不非常標準。
因為其爆炸所利用的雖然是氫,但不是核聚變的原理,所以它本質上并不是氫彈。
那“非核氫彈”到底是什么呢?
“非核氫彈”名字里有“氫”字,意味著它利用的是氫。
氫是一種極其特殊的元素,排在元素周期表的第一位,注定有許多與眾不同的性質。
其中就包括儲量豐富、能量密度高。
現在全世界大力發展新能源,氫能就是其中之一。
這不僅在于它是綠色能源,還因為它在能量密度方面的巨大優勢。
而這個特點,讓它在軍事領域也受到了青睞。
而金屬的氫化物,可以利用各種金屬的金屬間相,通過化學鍵吸收和保持大量的氫。
說白了,就是通過金屬和合金相與氫之間的反應制備,當物質暴露在氫氣中時,它們會吸收大量氫氣,并在一定溫度下形成氫化物。
根據《南華早報》的報道,“非核氫彈”的主要爆炸材料是一種鎂基固態儲氫材料——氫化鎂。
非核氫彈實驗,就是研究氫化鎂在高溫或催化劑作用下的爆炸反應特性。
實驗進行者是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的某研究所,之前在水下、水面武器系統方面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研究經驗。
該研究所在2025年3月份于專業期刊《彈箭與制導學報》上發表有關實驗文章《爆炸強沖擊對鎂基固態儲氫材料的能量激活反應試驗研究》,希望通過實驗證明這種彈藥未來可期。
氫化鎂的特性很突出,發生化學反應后,它可以分解為鎂和氫氣。
隨后大量氫氣與周圍的氧氣,可以發生劇烈燃燒反應,釋放大量熱能,產生高溫火球。
不過相比氫氣,氫化鎂的體積要小得多,1立方米的氫化鎂就能儲存110千克的氫氣,化學穩定性也比較好,儲運還是比較安全方便的,所以是一種非常流行的儲氫材料。
氫化鎂分解可控,同等單位質量下的能量密度還高于TNT,這就是它可以被制作成武器的前提。
“非核氫彈”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呢?
據報道,裝藥2千克的“非核氫彈”在不使用任何核材料的情況下,產生了1000℃的高溫,并且高溫的持續時間超過兩秒,是同等TNT爆炸的15倍。
從能量方面講,這種武器的威力確實是比較巨大的。
這種武器將大量的氫聚集在一起,蘊藏的能量本來就很巨大。
而爆炸的重要條件之一就是短時間和較小空間內的劇烈反應和膨脹,所以越高度凝聚,威力就越大。
因為“非核氫彈”沒有涉及核反應,這種武器在爆炸之后殘留的持續性傷害就被極大降低。
正因如此,它也不像核武器那樣遭受國際輿論和規定的限制。
在大家都不敢率先使用核武器的情況下,如果我們能掌握威力巨大的常規性武器,那自然就更有威懾效果了。
更重要的是,“非核氫彈”對環境沒有污染,而且具有很強的可控性。
只要調整配比,就能靈活地改變彈藥的威力。
對于中國此次試爆的成功,俄羅斯的相關專家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消息,俄羅斯國關學院首席研究員瓦西里·卡申表示:
“中國的軍工業已經達到超高的水平,能夠做出這樣的彈藥,不是一般國家能夠比擬的。”
而對于中國公布的這個新型彈藥,瓦西里·卡申認為這種武器更像是“拆彈專家+火焰噴射器”的組合拳:
它能像溫壓彈一樣抽干氧氣,又像燃燒彈般用高溫熔穿目標,這很有可能是用來替代舊款溫壓彈或者是云爆彈的。
其實在俄烏的戰場上,俄羅斯就不止一次的用過溫壓彈。
但是受限于工業體系和軍工水平,俄羅斯溫壓彈的量產難度較大,而且使用場景有限。
而中國是氫化鎂的生產大國。
目前每噸氫化鎂只需要8萬元左右,并且一年能生產150噸以上,背后依靠著強大的工業體系,真的有需要中國也能隨時擴大產能。
當前,國際局勢風云變幻,大國博弈競爭升級,國家安全面臨全方位、復合型、多層次的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美國發起的關稅戰被中國正面阻擊后,灰頭土臉的特朗普不甘失敗,又在事關臺海問題的三個方向上施壓中國。
4月23日,美方派出“勞倫斯”號驅逐艦(DDG-110)穿航臺灣海峽。
選擇人民海軍生日這一天,當然是故意挑釁。
事后,美軍還故意對此炫耀炒作。
在美國與菲律賓“肩并肩”大規模聯合演習拉開序幕之際,美軍正計劃在菲律賓蘇比克灣海軍基地附近建造全球最大的預置倉庫。
4月23日的聯合國安理會上,美國代表故意曲解聯大第2758號決議,這是美國在安理會上的首次,妄圖用臺灣問題要挾中國。
實力才是話語權的唯一保證!
軍事實力是國家安全的直接保障,它能在關鍵時刻威懾潛在的敵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中國的成功試爆,不但展示了中國軍工領域的創新能力和攻堅精神,也是向外傳遞中國維護國家安全與穩定的決心。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