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不到一個月就要參加高考的兒子跟我說,有個遺憾,因為我沒讓他報競賽!不過看到了三聯生活周刊發的文章,4月1日,沈陽有個競賽生跳樓自盡的消息。我對讓兒子沒走競賽,更確定了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因為兒子想走的是生物競賽。但是以我對他的了解,他只是生物的課本知識學的不錯,他對生物是沒有愛的,不管動物植物微生物,在他的眼里看不到對生物學的喜愛和探索,他如果去學生物競賽,就只能是為了升學而去學習競賽。未來他有沒有繼續學習下去的動力不得而知。而且走競賽這條路能走多遠,也不得而知。
所以我在高一就阻止了他去拼競賽,而放棄其他學科的學習,假如到高二發現走不通競賽路,不還要拼命補習其他的課程。
不管面對兒子還是其他人我都會說慎報競賽,因為他是劍走偏鋒。
沈陽離世的這個信競生的名字叫做于行健,4月1日在沈陽一個小區里跳樓自盡。而其父在《爸爸給孩子的信》中,將兒子的自盡,形容為“你容不下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也容不下你”。
文中提到,16歲的兒子學習能力超強,是聰慧乖巧的“靈童”,又認為孩子我行我素、挑戰規則,是需要被“改造、去掉戾氣”的“魔丸”。
實際上筆者以為正是家長的這種矛盾的心態,才是壓垮孩子最后的稻草。
而有人將這個孩子的離世歸結為今年強基計劃政策的變化,多校都調整了對競賽生的優待,可以預估未來幾年可能不再分一類和二類考生。所謂一類考生就是綜合能力好的考生,二類考生就是競賽生。
但是要注意這個孩子是在4月1日離世,而今年最早發出來強基計劃內容的北航也是在4月11日才發布了出來。
其實跟底上就是今年省選比賽失利、沒有機會進入國賽,家長給孩子的壓力,和即將面對回歸正常班型,信競生是要拼命補習其他五門課程的,這份壓力讓孩子不堪重負。
至于為何強基計劃縮緊了選拔,實在是之前幾年強基的學生太過摸魚。上了強基因為穩穩保研,就變成了及格萬歲。本來這是國家為了基礎學科的發展而制定的特殊班型和特殊的錄取方式,卻等于培養不出來人才。
甚至在很多名校中,教授們談到強基班就為之扼腕嘆息可見一斑。
高考的道路上有多種的選擇,體育生、藝術生、競賽生和普通考生,無論是哪一條路,家長都應該慎重的幫助孩子們去報名,充分考慮孩子們自己的需求和本身的基礎,既不能讓孩子隨意而為,又不能自己獨斷專行。您說是不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