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莊家湘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近日,廣州市“老年人及胃癌高風險人群胃部疾病監測公益項目”在廣州市白云區棠景街第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啟動首輪篩查。該項目重點面向60歲及以上老年人和45歲及以上胃癌高風險人群,通過“手機膠囊胃鏡”這一無創、便捷的新型技術開展篩查。
與傳統胃鏡相比,膠囊胃鏡無須插管麻醉,受檢者吞服膠囊后即可完成檢查,檢查數據通過手機實時傳輸至云端,由第三方機構出具報告并回傳至初篩機構,實現“篩查-診斷-隨訪”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廣州市老年人及胃癌高風險人群胃部疾病監測公益項目啟動。莊家湘/攝
在啟動儀式上,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消化內科學科帶頭人劉思德教授提到,我國每年因胃部疾病就診的人群已超過3.7億,但每年能做胃鏡檢查的只有約3000萬人。“一是資源限制,二是患者的恐懼心理。”劉思德強調,此次篩查借助手機膠囊胃鏡這一新技術打破了這方面的限制,其準確、高效的特征也受到了許多患者的青睞,全程只需20分鐘,就可輕松完成一套胃鏡檢測。
廣州市白云區棠景街第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院長王莉表示,對于基層醫療機構來說,該項技術填補了社區消化道早篩的空白,讓居民“少跑路、少花錢、早預防”。它操作簡便,適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能納入慢病管理和健康檔案,讓更多群眾受益。
社區居民李女士說,篩查全程沒有不適感,比常規的胃鏡要快很多。作為本項目的首位體驗者,她感受到了手機膠囊胃鏡帶來的便捷舒適。
據悉,廣州市衛生健康委應用“AI手機膠囊胃鏡技術”,計劃為廣州市1萬名老年人和胃癌高風險人群提供公益性胃部疾病篩查,構建“社區初篩-精準檢查-隨訪干預”三級防控體系,助力胃癌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為確保項目規范實施,廣州市衛生健康委組織了首期“手機膠囊胃鏡檢查技術培訓班”,由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專家團隊對97名基層醫護人員開展理論與實操培訓,內容涵蓋操作規范、影像判讀及應急處理等。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