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內資產配置多元化的熱潮,越來越多中國投資者將目光投向東南亞。馬來西亞憑借"永久產權"、"低總價"、"高租售比"等標簽成為熱門選項。然而,根據《2024年大馬房地產白皮書》統計,中國買家踩坑率高達37%!
今天,我就來帶大家一起揭秘在馬來西亞買房的5大常見誤區,幫你避坑,做出更理性的投資決策!
圖片來源于網絡
誤區1:以為馬來西亞房產都是“永久產權”
相信不少人聽說馬來西亞的房產都是“永久房產”,就以為自己買的房子可以世代相傳,但實際上,不是所有的房產都是永久產權!馬來西亞的房產類型主要分為:
- 永久產權(Freehold):土地和房屋歸買家永久所有,產權不受時間限制,可世代繼承,業主對土地和房產擁有完全的控制權,可自由出售、轉讓、繼承或抵押,且無需向政府申請續期或支付額外費用。這種產權類型在市場上被認為最具投資價值。
- 租賃產權(Leasehold):土地使用權由州政府掌有,業主在特定期限內(通常為99年,部分為60年或30年)擁有土地和房屋的使用權。期限屆滿后,土地使用權歸還州政府,但業主可申請續期,并需支付相應費用。與永久產權相比,租賃產權的房產價格相對較低,但升值潛力通常也較小
- 馬來人或土著保留產權:土地屬馬來人或土著所擁有,外國人不允許購買。這類產權的房產通常用于保障馬來人或土著的居住權益,具有一定的社會和文化意義。
避坑建議:投資前,一定要核實產權性質,優先選擇永久產權房產,避免未來續租或產權到期的問題!
圖片來源于網絡
誤區2:以為房價便宜,隨便買都能賺
很多人認為馬來西亞吉隆坡的房價比北上廣深便宜,就認為隨便買一套都能升值,但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的地區都值得投資,有的地區有增值潛力,有的沒有。不同地段的增值潛力、租金回報率和流動性差異巨大,盲目跟風可能帶來風險。
避坑建議:買房之前一定要對目標區域的經濟發展、人口增長和租賃需求進行充分的調研,房價高并不等于投資價值高,也不要盲目跟風買房,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
誤區3:以為外國人可以隨便買房,沒有限制
雖說不限制外國人買房數量,但各州政府對買房有最低購房價格限制,而且外國人是不允許購買馬來西亞土著保留地,也不能隨意購買政府補貼房。
避坑建議:在買房前,一定要確定你想買的房屋是否允許外國人購買、是否有購買門檻、是否有附加條件,以及完成買賣所需要等待的時間。
誤區4:誤以為“買房=移民”
千萬不要認為買房就等于移民到馬來西亞了,那都是宣傳手段,僅在馬來西亞買房是拿不到長期居留權或移民身份的。目前合法拿馬來西亞長居的方式有:
- “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計劃”(MM2H):不僅需要在馬來西亞買房,還需要滿足在馬來西亞銀行存定期存款,才能拿到長居簽證。適合計劃在馬來西亞長期生活的退休人士、投資者或高收入人士。有白銀/黃金/鉑金/金融特區四個級別,房價也在50萬-200萬令吉(約85-330萬人民幣)之間。
- “馬來西亞高級人才簽證”(PVIP):定存100萬馬幣,投資20萬馬幣參與費,可獲得20年長期簽證,但申請門檻、服務費也較高。
- 陪讀簽證:子女在馬來西亞讀書,家長可申請陪讀簽證,但無法工作或經商。
避坑建議:如果你買房的目的是為了長期居留,建議提前規劃簽證方案,了解相關申請條件和要求,避免出現“買了房卻無法長期居住”的尷尬局面!
圖片來源于網絡
誤區5:輕信“高回報率”項目,忽視風險
一些非法集資項目以“年化300%回報”為誘餌,虛構馬來西亞燕屋等投資標的。實際上,正常房產租金回報率在4%-6%之間,若遠高于此需警惕風險。此前有案例因輕信高收益承諾,導致數百人損失超7600萬元。
避坑建議:買房前要計算真實租金回報率,通過正規渠道核實項目資質,優先選擇租金覆蓋月供的穩健型房產,不要輕信租金高回報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