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6日,陳曉旭在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演講,這是第七篇。
在迅速地“富”起來之后,她再次迷茫。
當時對房子缺乏一種安全感,我就不斷地想著掙更多的錢,買更大的房子。
一直到1999年。
那時我已經不斷地開發一些新業務,包括我們服務客戶、經營得很好的時候,在1999年,我們做媒體銷售,買了央視六臺電影頻道的一些廣告時間,每天大概有一分鐘的時間,我們要把它賣給客戶。
那時工作是特別忙碌的,每天的廣告時間都不能空下來,全部要賣出去。如果賣不出去,就面臨著你自己要把錢補上,我記得當時忙碌得心很浮躁。
當時在物質的需求下,心變得很浮躁,而且也覺得事無巨細,覺得不快樂。
雖然換了很大的房子,也擁有了很好的業績,但是不覺得很快樂,也很疲勞。
我之所以能夠把一些事情做好,因為我很愛面子,我覺得一件事情如果做不好,會很丟臉。
所以我們在這一年中,不光是把這一分鐘做滿了,而且還超額了15秒。
我們天天開會,必須要把這件事情做完美。
所以在1999年,我就面臨著身心都不是很安寧、很勞累的狀態。
我把二十歲時讀過的莊子的故事又拿出來,我想,我以前一直在想的那個問題,這些年好像都淡忘了。
究竟我們這樣辛辛苦苦的追求,是為了掙錢嗎?我掙到了錢,也并沒有變得很快樂。
我在想,是為了名嗎?
其實我在二十歲的時候已經出過名了,我已經把它淡忘了。
我又陷入了新的迷茫。
1999年,是陳曉旭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后來我就遇到了我人生中第三位最重要的老師。
我在佛法里面,找到了這個答案。
(陳曉旭自己笑了,全場都是笑聲)
釋迦摩尼的經典真的很深奧,憑我們自己的努力去讀,可能要讀一些年才能有感悟。
但是它有實踐者。
當時我遇到了我的老師(此處略去某個稱號,大家都懂)。
我偶然在一輛車里聽到了他的錄音帶,他在講,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么?
很多東西,財富也好、名利也好,還有很多很多屬于你的東西也好,親情也好,包括愛情,其實你都是帶不走的。
你來的這一生,究竟是來做什么的呢?實際上人生是一個不斷覺悟和學習的過程。
有的人可能是一個成功的人,有的人一生失意,有的人大富大貴,有的人很貧窮……
在這個過程中,你自己究竟學到了什么?
你在富貴的時候是不是能夠體會其他人的疾苦,你在貧窮的時候是否能夠心里安穩,努力體會挫折帶給你的一些感悟。
我在聽到了(XXXX)的教誨之后,我才覺得,人生最重要的是心智的成長和靈魂的提升。
所以我開始閱讀一些佛教的經典,包括一些圣賢的教誨。
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才真正地把公司和自己帶入到一個很正確的方向。
無論是對員工,還是公司的高級主管,我們大家都在一起,從諸子的教誨,包括佛的教誨,從這里面點點滴滴地感悟我們的經營、包括我們自己生活的方向。
我真正的收獲是,在這幾年學習了圣賢的經典之后,才開始找到了正確的、光明的路。
前面我自己的簡介,基本上就是這樣了。
一直到現在我覺得自己在各方面做的還是很不夠,但是圣賢的教誨常常在鼓勵著我們,雖然我們還不能達到那個境界,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我自己的回報大概就是這樣了。今天的標題,創業的歷練部分,就是我剛才說的這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