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消息,美日貿易談判兩輪過后仍未達成共識,局勢持續緊張。日本財務大臣的一番表態,更是讓這場博弈瞬間升級,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美日貿易談判走到破裂邊緣,絕非偶然。美國新一屆政府上臺后,一門心思搞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弄出個所謂“對等關稅”,逮著世界各國就想薅羊毛。日本雖說頂著美國“重要盟友”的名號,可在關稅這事兒上,一點沒被特殊對待。美國咬死不松口,就是不愿意降低汽車、鋼鐵和鋁這些對日本經濟關鍵產業的關稅。
美國的胃口還不止于此,特朗普不光在關稅上卡脖子,還要求日本大量進口美國汽車。但日本是全球唯一一個“汽車零關稅”的國家,外國車企進入日本市場沒有阻礙。美國汽車賣不動,完全是自身問題。就像安倍晉三之前說的,美國車大多是左舵,日本是右舵駕駛習慣,美國車企連這點都不愿意改,車在日本根本開不了,更別提賣了。
石破茂(資料圖)
除了汽車,美國還想把自家高價的石油、天然氣、農產品一股腦塞給日本。要知道,日本進口石油大多從中東來,天然氣40%都靠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也是中國最大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國,原因很簡單,量大還便宜。美國這一系列要求,擺明了是想讓日本大出血,給美國經濟輸血,同時還限制日本產品出口,打壓日本汽車產業,這可直接戳到日本的“命根子”了。
日本在談判桌上態度強硬,還有段慘痛的歷史教訓在那擺著。當年,日本制造在全球大殺四方,家電、汽車、芯片等產業把美國企業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全球十大芯片公司,日本占了八個,從光刻機到光刻膠再到芯片制造,全產業鏈沒有短板。美國靠正常市場競爭干不過,就動用行政手段,逼著日本簽了《廣場協議》。簽完協議,日元被迫大幅升值,日本出口直接斷崖式下跌,失業率飆升,房地產泡沫也跟著破裂。后來為了救出口,日元又瘋狂貶值,日本幾十年積累的財富,被美國洗劫得一干二凈,從此陷入“失去的三十年”。有了這前車之鑒,日本這次說啥也不想再簽第二個《廣場協議》。
日本敢和美國叫板,還有個重要原因——中國給它帶來的無形助力。特朗普發起關稅戰以來,為啥一份協議都沒談成?關鍵就在于中國硬扛著不低頭。中國沖在前面,日本壓力一下小了不少。日本這下心里有底了,玩起拖延戰術,打算等中美那邊有個結果,再和美國接著談。在反對關稅霸凌這件事上,中日立場是一致的。40年前,日本單打獨斗,沒幫手,扛不住美國壓力。但現在不一樣,中國站了出來,日本對美談判就有了周旋的空間,也算是搭上了中國崛起的“順風車”。
美債(資料圖)
日本財務大臣加藤勝信的表態,把這場博弈推向高潮。一開始,他在電視節目里直言,日本持有的美債能當成和美國貿易談判的“一張牌”。當時,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正在和美國進行第二輪雙邊關稅談判,這話一出,直接震驚全場。彭博社都說,日本這是公開向美國喊話,想用美債當武器。
要知道,截至今年2月,日本持有近1.13萬億美元美國國債,是美債最大的海外持有國,中國以7843億美元排在第二。美媒之前就傳,特朗普暫緩90天征收關稅,是因為日本拋售美債導致美國債市暴跌。日本這次喊話,還隱隱有拉攏中國一起拋售美債的意思,就是想給白宮施加更大壓力。
不過,日本拿美債當籌碼這招,也是把雙刃劍。從自身情況看,日本負債率高達400%,還有大量美元融資。一旦真拋售美債,美國肯定會報復,到時候日本國內很可能出現“美元荒”,經濟得遭受重創。但從日本支柱產業的處境看,汽車、鋼鐵業被美國關稅打得元氣大傷,要是一直這么下去,未來多年經濟發展都得受影響。所以,不管是美國媒體還是日本媒體,都覺得石破茂內閣被逼急了,說不定真會放手一搏。
特朗普(資料圖)
美日貿易談判破裂,對美國來說可不是個好消息。中美談判一時半會兒重啟不了,美日談判就成了美國關稅戰里的頭等大事。之前,中國、歐盟、加拿大就沒服軟,現在日本也硬剛起來。這么一直耗下去,特朗普的關稅戰,怕是要全面崩盤。而日本在國際外交上,也有了新動作。
石破茂上臺后,兩次跑去東南亞,和東盟國家加強經貿、防務合作,還一個勁兒強調日本的核心作用,很少再提美國。東盟國家也都明白現在的國際形勢,雙方心照不宣地推動地區“去美化”。這一系列操作,都能看出日本想擺脫美國控制,走獨立自主發展道路的決心。
這場美日貿易博弈,后續走向充滿變數。日本到底會不會真的拋售美債,美日第三輪談判又會有什么結果,都牽動著全球經濟和國際關系的神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