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自稱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早年卻與母親以織席母販履為業。并且劉備的家譜信息也不完整,為什么整個三國時代沒人質疑他的出身?
其實類似問題,不止今天的人好奇。早在北宋時,司馬光就提出過質疑。
司馬光認為:“昭烈之漢,雖云中山靖王之后,而族屬疏遠,不能紀其世數名位,亦猶宋高祖稱楚元王后,南唐烈祖稱吳王恪后,是非難辨,故不敢以光武及晉元帝為比,使得紹漢氏之遺統也。”
意思就是說,對比光武帝劉秀,劉備與中山靖王劉勝族屬疏遠,關系說不清楚。
參考《后漢書》和《三國志》分別對劉秀、劉備的記載,司馬光的質疑有道理。
劉秀是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第六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
關于劉秀與劉發的傳承,《后漢書》交代的明明白白:劉發生舂陵節侯劉買,劉買生郁林太守劉外,劉外生巨鹿都尉劉回,劉回生南頓令劉欽,劉欽生光武帝劉秀。
相比之下,劉備與劉勝的傳承就說不清楚了。
現在只知道他的父親叫劉弘,舉孝廉出身,曾任幽州小吏,早逝。
爺爺叫劉雄,舉孝廉出身,任兗州東郡范縣縣令。
再往上的祖宗叫劉貞,是中山靖王劉勝眾多的兒子之一,曾被封為陸城亭侯。后因進貢的金子成色不足,被漢武帝削去爵位。
而劉貞至劉雄至之間兩百年的傳承,則沒有記載。
劉備的曾祖父是誰,曾曾祖父是誰,通通都不知道,中間斷檔了。
可能當時有譜系,但沒有傳承下來。
因此,司馬光才會說劉備“不能紀其世數名位”。認為劉備的漢室宗親身份不可考。
不過,盡管司馬光說的在理。
但只憑這一點,還不能否認劉備是漢室宗親。
因為與劉備同時代的漢末劉姓諸侯,如劉焉、劉表、劉虞等,他們與祖上的關系傳承也同樣說不清楚。
據《三國志》記載,劉焉是西漢魯恭王劉余之后。
據《后漢書》記載,劉表是西漢魯恭王劉余之后。
據《吳書》記載,劉虞是東漢東海恭王劉強之后。
史書只說了劉焉、劉表、劉虞是哪個王爺的后裔,至于他們的父親、爺爺是誰,一代一代怎么傳承下來的,根本沒有記載。
如果按照司馬光質疑劉備的標準,質疑當時的劉姓諸侯,那就壞事了。
你會發現除了陳王劉寵外,有一個算一個,全是“冒牌貨”。
那到底是不是“冒牌貨”呢?
當然不是了。
東漢末年,劉邦的子孫大概分成三類。
一是劉秀的直系,在帝系和諸侯王的五服以內。
二是劉秀的直系,已經出了帝系和諸侯王五服。
三是遠支,即劉邦后裔,但不屬于劉秀這一支。
劉備、劉焉、劉表就屬于第三類,劉虞屬于第二類。
雖然他們不如第一類與皇帝關系近親,卻也不是一般草民能比的。
要知道,袁紹、韓馥等人曾密謀擁立劉虞為皇帝。
劉焉也做過靈帝時期的宗正。管理皇室宗親人員。
所以,我們不能因為劉備的家譜傳承缺失,就否認他是漢室宗親。
事實上,兩漢時期對于的宗室成員有嚴格的管理制度。
如《漢書·平帝紀》中就有記載:惟宗室子皆太祖高皇帝子孫及兄弟吳頃、楚元之后,漢元至今,十有余萬人……其為宗室自太上皇以來族親,各以世氏,郡國置宗師以糾之……
從劉邦立國,到漢平帝時期,全國劉姓宗室大約十余萬人。
宗正府可能存在漏記的情況,但不會把不相干的人員列入宗室名冊。
另外根據出土的《甘谷漢簡》記載,東漢后期,地方豪強勢力急劇發展,威脅皇權。
為此,漢桓帝下旨,要求加強皇室力量,將屬盡宗室重新列入屬籍,并給予一定特權。
也正因如此,劉備的爺爺劉雄撿了便宜,通過舉孝廉,出任范縣縣令。
劉雄死后,劉備的爸爸劉弘繼續吃皇糧。
劉備之所以沒吃上皇糧,淪為織席販履之徒,主要是因為他爹死得早。
如果劉弘不早逝,很可能也會做到縣令,為劉備出仕鋪平道路。
但他的早逝,導致家道中落,劉備母子沒了依靠,這才過了一段苦日子。
不過,好在劉氏在涿郡涿縣是大族。
雖然劉弘不在了,劉備家里窮,可家族中還是有不少大佬的。
劉備與母親賣了一陣子草鞋后,得到族叔劉元起資助,與公孫瓚和劉元起之子劉德然一同在漢末大儒盧植門下學習。
生在大家族就有這點好處,總有混得好的,誰家有困難,親戚之間有個照應。
當然,劉備的漢室宗親身份沒什么含金量。
歷史上也不存在獻帝認劉備做皇叔的情節。
對比同齡人,曹操不到二十歲舉孝廉。孫堅十七歲已經是縣吏。
劉備二十多歲還是白身,后來起兵也沒有家族支持他的記載,僅得到富商張世平、蘇雙贊助,實屬混得比較差的一類了。
但劉備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最終靠自己的勇武打出來一片天。
有意思的是,劉備自立漢中王后,說“臣等以備肺腑枝葉,宗子藩翰,心存國家,念在弭亂。”
惹得曹操十分不滿,怒罵劉備:“賣履舍兒”。
曹操挺逗的,需要拉攏劉備時,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當劉備與自己叫板后,又大罵對方是賣草鞋出身的窮鬼。
不過,從曹操嘲諷劉備出身寒酸,也可以看出劉備肯定是漢室宗親。
畢竟劉備的老家涿縣是“敵占區”,一大幫劉姓子孫還在那里生活。曹操想要弄清楚劉備的老底很容易。
他沒拿劉備是“冒牌貨”說事,肯定就是承認劉備乃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
后來,劉備在成都稱帝,再次強調自己的漢室宗親身份。說“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本支百世,乾祇降祚,圣姿碩茂,神武在躬,仁覆積德,愛人好士,是以四方歸心焉。”
還說“曹丕篡弒,湮滅漢室,竊據神器,劫迫忠良,酷烈無道”。
消息傳到洛陽,換曹丕不爽了。
我走合法程序代漢建魏,你在益州“僭亂”,還污蔑我謀害漢獻帝,真是該死呀!
但曹丕也只是罵劉備“老虜”,沒否認劉備是漢室宗親。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司馬光質疑劉備族屬疏遠,不能紀其世數名位,亦猶宋高祖稱楚元王后,是非難辨。
當然有道理。
但這不是劉備的問題,當時的劉姓軍閥大多也是這種情況。
如果劉備、或者諸葛亮能統一天下,再造漢室,到時候“自有大儒為他辯經”。
就拿劉邦來說。
司馬遷著《史記》時,只說劉邦是一介布衣出身。家里有個老爹叫劉太公。再往上就不知道了,無稽可考。內容很簡單。
“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劉媼。”
但到了東漢,班固撰寫《漢書》時,原本只是一介布衣出身的劉邦,就被附會成了堯帝的后人。
“漢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劉。涉魏而東,遂為豐公。”
這還沒完呢。
到了北宋,歐陽修、宋祁、范鎮等人編《新唐書》時,內容愈發離譜。
一千多年后的宋朝儒生,不僅給劉太公編了名字,叫做劉煓,字執嘉。
還在劉太公至堯帝間,又編了十幾代傳承。
估計是實在遍不下去了,不然宋朝人能把上三代的劉氏家譜世系給編全了。
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
民國時期,章太炎為杜月笙編家譜。
章先生根據杜月笙的自述“祖先由浙江海寧遷來”,“考證”出“杜之先出于帝堯”,“直系祖先為山陰杜衍”。
直接讓出身微寒、父母雙亡、近族寥落的杜月笙,躋身帝王之系、名人之后。
總而言之,漢代是宗族社會,劉備不是一個人。他是涿郡劉氏出身。
朝廷的宗正不知道劉備何許人也,不要緊。
涿郡劉氏是中山王后裔。這是可以肯定的。
劉備的爺爺做過縣令,這個造不了假,很容易查到。問問涿郡劉氏的大族長:劉備是不是劉雄之后。就可以了。
退一步說,劉備如果不是宗室。對手肯定要大做文章。
這在當時很常見。比如袁術就曾經拿袁紹的出身說事,聲稱袁紹非袁氏子孫。
袁紹為了扶劉虞上位,也拿漢獻帝劉協的出身說事,聲稱獻帝不是靈帝的種。
但曹操沒說,就連魏國史料《典略》也認可劉備乃中山靖王之后,這就說明劉備的身份不存在問題。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歡迎指正修改錯誤之處,發表不同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