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月,九天攬星河”。這是第十個中國航天日的主題,這一天對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學子們更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2025年4月24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二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這顆衛星的成功發射,是哈工大參與中國載人航天二十三年的歷程。
從199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啟動至今,哈工大深度參與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二十號的每一次任務,成為中國航天事業當之無愧的“硬核伙伴”
哈工大聯合研制的問天艙小機械臂,多次支持航天員圓滿完成出艙活動;研制的艙外航天服關鍵部件,全力保障航天員生命安全;攻克空間站交會對接難題,確保空間對接任務萬無一失;應對空間站碎片撞擊挑戰,提升飛船計算機核心器件可靠性;延長空間站“空調系統”工作壽命,助力問天、夢天實驗艙成功轉位;助推長征火箭總推力破千噸,為長五穿上“熱防護服”;保護長七“心臟”和“血管”,解決火箭極端工況下阻尼減振難題……哈工大的數百項科技成果助力載人航天,哈工大先后榮獲“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協作貢獻獎”“中國載人航天突出貢獻集體”等多項榮譽。
哈工大的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學科是服務航天事業的重要基石。該學科自1993年獲批碩士點以來,歷經30年發展,構建了從本科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2007年成為黑龍江省重點學科,2008年組建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2010年入選國家特色專業,2021年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1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形成了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學科布局。
在科研平臺建設方面,依托“宇航科學與技術2011協同創新中心”“宇航空間機構及控制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等10余個國家級平臺,學科實現了“基礎研究—技術攻關—工程應用”的全周期創新鏈條,為科研轉化提供了堅實支撐。
師資力量是哈工大航天學科發展的核心動力。院士領銜的教師團隊匯聚了8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3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形成結構合理的科研鐵軍。團隊在微納制造、超高溫材料等關鍵領域突破多項“卡脖子”技術,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5項、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及多項省部級獎勵。
在人才培養方面,哈工大形成“理論教學—科研實踐—工程實訓”三位一體模式。理論教學注重前沿知識融入,科研實踐鼓勵學生參與探月工程、火星探測等項目,80%相關專業學生參與國家級項目,工程實訓依托先進平臺提升實踐能力。培養的畢業生中,60%扎根航天一線,涌現出神舟五號副總指揮胡世祥、長征二號F火箭總師劉竹生、神舟十八號總設計師賈世錦等領軍人才,累計主持50余項重大航天任務,形成支撐中國航天的“哈工大方陣”
從神舟飛船的逐夢太空到空間站的在軌建造,哈工大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硬核”實力全國頂尖。而哈工大不僅是航天關鍵技術的開發者,更是航天精神的傳承者。相信2025年的夏天又會有更多學子加入哈工大,投入祖國航空航天事業的一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