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3年7月開始,寧波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研究生林志翔就離開“舒服”的校園,一直吃住在一個制造業龍頭企業(寧波力勁科技有限公司)。在將近兩年的時間里,每天早晚打卡,終于將一個副車架的低壓鑄造流程完成了優化,完成了自己的碩士學位論文。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科研項目是企業提供的,來自生產一線的直接需求。企業出題,學生答題。事實上,像這樣圍繞企業問題“住企”培養并完成畢業論文的并非林志翔一個。
歷經近10年的探索與實踐,寧波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創新“大學辦學在企業、師生工作在車間,項目制中出人才”的培養機制,形成了“產學研賽創”五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目前已經有170余名研究生“住企”培養。來自生產一線的企業實際課題作為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占比已經達到62%,發表論文74篇、申請專利28項、獲得優秀實踐成果10項,近三年來到制造業就業的比例高達99%,并涌現出了團中央“大學生雙創先鋒”“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等典型。
寧波是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民營經濟發達。但是由于各種原因,致使民企面臨人才短缺的生存壓力,智能制造人才缺口約30萬人。
服務地方經濟是新時代賦予地方高校的重要使命。“如何培養愿意在寧波民企就業且工程實踐能力強的專業碩士是重要命題。”寧波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副院長彭文飛認為,機械類專業碩士的人才培養有責任回應寧波企業發展中的瓶頸問題。
校熱企冷導致專業學位碩士實踐資源少,校內科研導致學位論文課題校企互動差,產教脫節導致解決復雜工程創新能力弱,是目前智能制造人才培養的主要瓶頸所在。
讓企業出題,成為破解難題的關鍵。“住企”培養的研究生,每人都會領到一個項目,這些項目是直接來自生產一線的科研需求。林志翔兩年“住企”時間里,在企業做了50余次仿真實驗,然后又在學校實驗室經過半年的鑄造實驗,終于在減少工時和提升強度兩個維度實現了突破,完成了工藝優化大的任務。“同學們年紀輕、腦子活,沒那么多條條框框,有時反倒能另辟蹊徑。”某企業方聯合培養負責人劉燕說。
平臺對人才培養非常關鍵。寧波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建立“力學+”智能制造聯盟,與100多家企業共建實踐基地,建設校企研究平臺(研究院/研究中心/實驗室等)25個,并將平臺建在了企業里。除此之外,還承擔50個校企合作寧波市重點研發項目,合作經費超過6000萬。
如何依托項目激發企業活力?政校企三方共同匯聚資源,構建起面向產業科研的“企業出題—復雜問題校企答題—前沿問題政府助題”的“項目牽引”產研協同育人機制。
成效是“肉眼可見”的。近3年,校企簽訂橫向課題270項,政府助題項目50多項,簽訂合同經費約1.5億元,保障人才培養的“一生一課題”。2017年以來,校企聯合獲省部級獎項20項,獲浙江省高等教育學會二等獎1項。
“在師生助力下,我們所研發的產品獲得了2024年度浙江省制造業首臺(套)產品認證。”一家企業負責人興奮地說。在項目牽引下,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業進一步增強,2017年以來在國家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金獎和一等獎共計13項。
“人才培養是高校的首要任務,未來我們會繼續進一步深入車間、走進一線,去發現企業需求、去解決復雜問題,以‘真題真做’來培養更多具有‘真才實干’的制造業人才,不斷開創校企共贏新局面。”寧波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特聘院長阮殿波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史望穎 通訊員 洪柳)
作者:史望穎 洪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