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五一”沒玩夠
請將目光看向這里
武威“歷史文化游”線路
一次跨越時空與歷史文化的會面
正等待你來開啟
文博場館線
武威市博物館——五涼文化博物館——李銘漢故居——西夏博物館
武威市博物館
武威市博物館,是甘肅省第三大博物館。館內現收藏著各類文物4.6萬余件,以“河西都會,天馬故鄉”為主題的展覽共分為七個單元,從文明華彩、大漢揚威、五涼故都,到盛唐通邑、大夏輔郡,再到蒙元故路、明清涼州,集中展示了武威歷史發展沿革及政治、軍事、社會、文化等方面興衰演進軌跡。
五涼文化博物館
素有古涼州八景之一“夜雨打瓦”奇觀的南城門樓巍峨壯觀,大氣磅礴,它既是古涼州獨具特色的地標性建筑,也是武威歷史文化的重要記憶。位于武威南城門樓上的五涼文化博物館,集中展示了國學大師陳寅恪筆下“承前啟后、繼絕扶衰”的五涼文化,分別講述了五涼文化的興起、繁榮和對后世的影響。走進五涼文化博物館,就走進了兼收并蓄、多元一體的華夏之魂。
李銘漢故居
李銘漢故居原為明代萬歷年間甘肅鎮總兵達云府邸的前院,建筑上保留了木材原有的質地和色澤,細節處精雕細刻,整體布局嚴謹、古樸典雅。布置再現了李氏三代讀書、傳道、授業等生活、治學的場景,使參觀者在踏入這處故居的那一刻就仿佛穿越到100多年前一處書香門第的宅院。
西夏博物館
武威西夏博物館集中反映了西夏時期武威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歷史概貌,館內收藏西夏文物眾多,其中最珍貴的當數“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即“西夏碑”。西夏碑,是迄今所見保存最完整、內容最豐富、西夏文和漢文對照字數最多的西夏碑刻。它是武威西夏博物館“鎮館之寶”,后世稱為“天下絕碑”。
文物瑰寶線
雷臺漢文化博物館——武威文廟——涼州會盟紀念館——天梯山石窟
雷臺漢文化博物館
提起武威,中國旅游標志——“馬踏飛燕”已成為了它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符號。“馬踏飛燕”體形矯健,神勢若飛,三足騰空,一足踏燕,似天馬行空,精美絕倫;似神駒回眸,儀態萬千。雷臺漢文化博物館作為它的出土之處,是您不能錯過的打卡地。
在馬踏飛燕身后是一支在原件基礎上整體放大6倍的99件銅車馬儀仗俑隊伍。它們作為景區中最壯觀的一景,可帶您領略金戈鐵馬的恢弘之氣,亦可感受莊嚴肅穆的邊塞雄風。
武威文廟
武威文廟由三部分組成,東為文昌宮,中為文廟,西為儒學院。整個建筑布局對稱,結構嚴謹,是一組造型雄偉的宮闕式建筑群,被譽為“隴右學宮之冠”,是西北地區建筑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廟。
懸掛于桂籍殿卷棚下46塊保存完好的匾牌,文書精細,承載著武威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每年臨近大考,狀元橋是武威學子必來的打卡之地,周邊也有不少學子慕名而來,系上一根祈福帶,許下自己的美好心愿。
涼州會盟紀念館
涼州會盟紀念館由塔林、薩班靈骨塔遺址和紀念館等建筑構成,是西藏歸屬中央政府行政管轄的歷史見證。
陽光輕柔地灑落,喚醒了這片古老而神圣的土地。蒼松翠柏在春風的輕拂下,愈發蔥郁,白塔在春光的映照下,顯得愈發莊嚴肅穆,塔身的輪廓被勾勒得清晰分明。
天梯山石窟
探尋千年的佛教魅力,天梯山石窟自然不能錯過,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黃金路段,河西走廊分布著無數精美的石窟。低調華美的天梯山石窟被譽為“中國石窟鼻祖”。
天梯山石窟參觀景點包括羅漢洞、大佛窟,最震撼的當數天梯山石窟13號窟,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正中央的釋迦牟尼造像,高達28米,安然端坐,氣度非凡,右手作大無畏印。
報送:武威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
來源: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網站
特別聲明
1.此微信公眾號的文章旨在宣傳推廣甘肅文化旅游,只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業用途,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
2.文章中使用的文字或圖片如需要署名,請及時聯系添加;如有侵權,請聯系處理。電話:0931-8411060。
本文來源: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
閱讀更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