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期,應邀去朋友陳飛的園林探訪。幾日居處,置身亭榭山水之間,感到難以置信的自由、閑適。我沒想到,當代中國還有一些人在堅持如此高雅的生活境界。要知道,閑適的底色首先是昂貴,其次才是對傳統的理解和通融。
我去過一些江南園林,也看過不少現代庭院,對精巧的布局和細致的格調有所體會,但來過水徐園后,感到了新的制式與傳統文化的完美榫合帶來的強烈沖擊。
??水徐園溪山庭
要知道中國傳統園林歷經千年的洗禮后,在明清時期已臻登峰造極的境地,簡單地復制古人的審美情趣盡管不合時宜但也絕非易事,要在形態上有所創新和超越則關乎建筑、歷史、文化、當代技術與現實生活的內在統一,以及這種統一之中蘊含的理想,即人對自我的玩味與思想自由。
02
水徐園的構造與布局首先是訴諸于感覺與想象的材料的組合,在建筑與山石中滲透出理念的統一。
徜徉其間會使人強烈地感覺到「自我」,其景觀中的要素不斷映照出人的生命活力。一方面人在建筑與園林中,但在觀看、體會的動作中又將園林放置于人的思想深處,此時,現實的凝固與有限性在思想的無限自由中要求一種寧靜和調和。水徐園在空間的深度上富于變化,但又以內在的寧靜與調和融化了無處不在的隔斷。
??水徐園溪山庭
在這里我意識到我們通常所居住的地方叫「房子」,但也有人生活在「意境」中。
意境是需要營造的,水徐園溪山庭給我的感受就是如此。
??水徐園溪山庭
它出于人意又超乎本來的設計,延續了中國傳統園林的精神意蘊。中國有許多名園,其所追求的是當代社會中不被強調、隱藏或消失的天人合一的理念。這種理念在現代社會的肌體和結構中很難再覓得古典時期的存身之處。
在信息過量,消費主義盛行,追求效率的時代,被巨大的社會漩渦裹挾著的當代人內心深處難道沒有對寧靜與閑適的向往嗎?不是,溪山庭輕易喚醒了我內心沉睡的情緒,人應該有各種生活的旨趣,真正的詩意往往由輕松自由的東西構成。
03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營造山水的思想追求正出于黑格爾所說的心靈與其分化的另一體——自然——的相互關系。人需要從自然中脫離出來,但又充滿返回自然的沖動。
對人而言,漫無邊際、無法定性的自然引起的混沌、神秘、恐懼,需要通過對材料的重新安排來克服,讓房屋、院墻、小橋、流水、石頭與樹木形成適應人的需求的秩序。
??水徐園溪山庭
令人心曠神怡的自然材料集中在一起,其有機的組織和有生氣的延伸性,正是中國園林的精神追求。它關聯著中國人的傳統價值觀與生活旨趣。
??水徐園溪山庭
曲徑通幽,峰回路轉,移步換景,均圍繞人的需求和行動軌跡來布置。它首先是可用的結構,其次才是對這個結構的處理和裝飾,雕刻、盆栽、植物、書畫也就順流而出。所有元素都具有強烈的功能上的關聯因而混為有生命的一體。
水徐園的居住體驗是它的「未完成」,它的成長性。它是一個適應人的心理需求,在朝向理想境界的道路上不斷修正的「過程式」布局。既是實用的,又是理想的。因此我們今天面對的水徐園,只是它生命體系的一隅,一個階段。每個觀察、進入、使用它的人都在改變它。
水徐園結構的開放性,正在于容納人們的精神、理想,多變的要求。它誕生于建筑師的手筆和工匠的手藝,成長變化于生活與時間的堆疊。從匠心到意境的升華需要灌注文化的生氣,不是說瘋狂地進行材料裝修就可以了,而是體現了一種環境對人的吸入,使人感到海德格爾所說的「詩意的棲居」到底是什么。
??水徐園溪山庭
當代人的蹤跡,行動,精神生活的外顯成為其無形的依托。每個離開它的人身后,都留下一份精神。線條、明暗,山石與流水,均體現了水徐園訴諸「形式」的價值,這價值滲透著居住者的活動。
04
單純的建筑是理智在幾何形式中的滲透,園林則包含了更廣泛的人類心智。
臥室嵌在山石間,推窗見竹;客廳懸于碧波上,坐觀雨簾;地下室如天然洞府,滴水成音。原來房子可以不是鋼筋盒子,而是長在自然里的生命體。它的建筑是渾然一體的,布局不著水墨,不漏痕跡,讓我既沒有環境的壓抑和逼迫感,又不會被其中的元素侵襲和征服。它帶給我向內靜默的美學體驗,從紛然雜陳的現實事務中解放出來的輕松和愉悅。
??水徐園溪山庭
在大城市生活久了,對建筑與環境的突出感受不是高樓大廈的密集,而是現代建筑的散文性質,由層層疊加的文化因素引起的精確和明細,帶來了感覺的割裂,即對世界整體印象的拋棄和掩蓋。
我們還能返回自然嗎,還能從人的歷史中找到自己的出處嗎?
園林曾經代表了一種模擬自然的微縮景觀。停留在象征階段的簡單的建筑與雕塑,由于受制于外在形式(秩序)的約束,無法與人的自由思想的奔放達成一致,也就停留在自由創作的初級階段。
然而中國園林卻給建筑與雕塑融入了山水植物等元素,這些元素的變量性質立即把僵化的固體解放出來,達成古典藝術所要求的理念與形式的統一;并且隨著詩詞歌賦繪畫書法的注入,人的唱酬行為,趨向于完全自由的浪漫狀態。
??水徐園溪山庭
我認為這種浪漫是人類永恒的追求,就居住環境而言,園林是完美的方式。
在東方美學的世界里,背景與前景是同樣重要的變量因素。人在這樣的構造中,如同水在自然中,藉由行動的自由體現內心生活的靈動。其帶來的美學感受是內在的細微體驗,真正的松弛與閑散渲染著它的肌膚。
05
動物與自然是混為一體的,人與自然卻演變為觀念性的關系。
這種關系在中國園林的發展中不斷演化,涵括了文學、書法、繪畫與歷史痕跡,成為生活樣式的美學楷模。它是精巧、細致而不斷被豐富的精神體,而非一座簡單的院落。
??水徐園溪山庭
不妨嚴重地說,沒有歷史的映射,就沒有園林在理解意義上的價值,那些存在于背后的事物與觀念,構成了躍出視野之外的幽深情境,引人遐思。對當代生活而言,約束和限制正是普遍存在的觀念,水徐園則打破了我對世界固定面貌的認識,使我自由和陶醉。
天人合一的絕對理想,降格為微縮的山水世界與人的擁抱,雅樸、恬淡、疏朗、自然。其精神內核是「安慰」。
06
園林對應著古典時期與自然相依偎的慢生活,這種價值觀尤其有利于平衡現代生活對人在速度上的沖擊。
效率、額定功率這類概念,是山水的對立物。坐在水徐園的亭臺上慢斟細飲,很像山水畫中那個孤單且若有所思的人,我的感覺是:我像條魚兒在我的荷塘,既不想要速度也不想成功。
??水徐園溪山庭
離開時回望這座園林,如果它有什么缺憾的話,我想水徐園應該有一個更加模糊、難以辨別和厘清的與周圍世界的界限,像一條虛線將自身融入環境。
這些堅固建筑的四周需要一些漸變的、通向遠方的元素,使得離開它的每一位訪問者少一些突然來臨的悵惘。我覺得它不應該保持對周圍環境的壓倒性優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