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我是槽三刀,一個喜歡吐槽的布衣青年!
近日,安徽亳州S250泗許高速上跨橋,設置2.5米限高桿的新聞,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5月11日晚,一輛貨車途經該橋時因未注意限高標志,車頭被限高欄“削頂”,司機受傷被困,現場畫面觸目驚心。
相關部門對此回應稱,該橋經檢測為四類危橋,存在嚴重安全隱患,設置限高是為了限制重型貨車通行以保護橋梁,并且此前已經發布公告。
然而,遺憾的是。
司機普遍反映未看到提示,且限高欄夜間警示標識不足,再加上導航數據未更新,這才導致了事故的發生。
三刀認為,2.5米的限高桿,不僅讓本應暢通無阻的省道變成了“斷頭路”,更將基層治理的問題暴露在公眾視野之下。
數據顯示,普通貨車高度多在2.8米至4米間,低矮限高會迫使司機繞行偏遠道路,這不僅增加了運輸成本,更催生了大量違規改裝和冒險闖關行為。
更嚴重的是,這種“一刀切”的管理方式還直接威脅到公共安全。
試想一下,如果2.5米的限高桿將消防車、救護車等應急車輛攔下,一旦發生火災或急救事件,后果將不堪設想。
這種將公共安全置于次要位置的決策,暴露出的是某些部門對百姓需求的漠視,以及對權力邊界的認知模糊。
另外,既然已經知道了是四類危橋,卻還要用限高桿替代橋梁修繕,這看似解決了“燃眉之急”,實則也是對問題的一種逃避。
正如某專家所言:“限高是最懶惰的做法”,真正需要的是對橋梁隱患的徹底排查與科學修繕。
由此來看,限高桿的設置,本質上更像是公權力對道路通行權的粗暴干預。
即便在社交媒體上,也不難看出百姓對權力濫用的深刻質疑。
有網友問:“為什么限高桿總是在事故后才被關注?為什么不能在設置前多聽聽司機的意見?”
這種聲音,直指基層治理中“重管理、輕服務”的積弊。
值得警惕的是,類似亳州的案例并非孤例。
從武漢雙層公交因限高引發的事故,到鄭州限高架一月被撞多次的荒誕現實,都說明了對于限高桿的管理,確實存在系統性問題。
這些不合理“限高”的存在,不僅是對司機生命的漠視,更是對現代治理理念的嘲弄。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雖然拆除限高桿很容易,但要“拆除”權力的傲慢與治理的惰性卻任重道遠。
所以,文章最后,還是希望相關部門的每一項決策都能經得起法律的審視、民意的檢驗,從而真正實現“道路通,百業興”的美好愿景。
正如古人所言:“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這,或許是亳州事件留給我們最深刻的啟示。
請【點贊】,點【在看】,把文章【轉發】給您身邊的人,謝謝!
微信最近更新規則啦,只有星標這個公眾號的讀者,才能看到正常的內容更新。記得:點公眾號頭像圖標—點右上角“...”—點“設為星標”,這樣就不會錯過更新啦~
歡迎加入我的付費社群,里面有時事熱點探討、好書推薦、往期被禁文章分享、公眾號寫作教學等,費用99元/年,歡迎掃碼加入:
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謹防失聯,可關注下面小號
鄭重聲明:
文章素材來自官方媒體,作為自媒體創作者,始終本著客觀、理性的態度進行時事的相關評論,無不良輿論引導。
此外,對于事件的真實性,自媒體創作者很難把控,所以也請大家理性閱讀。
另,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