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 S250 省道上那根 2.5 米的限高桿,最近成了熱議話題。
5 月 11 日晚,一輛大貨車沒留意限高標志,車頭直接被限高欄削頂,司機被困在變形的駕駛室里,現場看著就讓人揪心。
出事的橋是四類危橋,確實有安全隱患。相關部門說設限高是為了攔住重型貨車,還提前發了公告。
但司機們直喊冤:夜里根本看不清警示標志,導航也沒更新,誰知道突然冒出來這么個限高欄?剛裝一天的桿子,連反光條都沒貼全,這不是把風險全留給司機嗎?
2.5 米是個什么概念?普通貨車高度大多在 2.8 米到 4 米之間,這么低的限高,直接把好好的省道變成了斷頭路。司機們要么繞遠路多花時間油錢,要么冒險改裝車輛,甚至硬著頭皮闖桿 —— 這些鋌而走險的背后,都是生活的無奈。
那么,既然橋是危橋,最該做的難道不是趕緊修嗎?用限高桿應付事兒,看著解決了眼前問題,其實是在躲麻煩。
有專家說得直白:“設限高是最偷懶的辦法。” 真正的治理該是排查隱患、科學修繕,而不是往路上一攔了之。
這種 “一刀切” 的做法,說白了就是把管理方便放在了百姓需求前面,暴露出對公共安全的漠視。
限高桿好拆,可藏在背后的治理惰性難除。畢竟,路通了,人心才能通。
豈能一限了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