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梅雨季時間定了!
6月6日入梅7月13日出梅。
這是近十年最早的梅雨季,老輩人都說“早入梅,梅雨多”。梅雨季為啥叫“黃梅雨”?江南梅子熟時連旬下雨就得名。
《本草綱目》說這雨沾衣易生霉,所以也叫“霉雨”。現在都5月中旬了,南方不少地方已開始連陰雨。
老百姓最關心:今年雨水到底有多少?
會不會澇?按傳統算法,芒種后首個丙日入梅,小暑后首個未日出梅。
今年芒種6月5日,第二天就是丙日,入梅確實早。
太湖縣預測汛期降水偏少,但梅雨量接近常年。
建德那邊說梅雨量略偏多,局部可能有強降水。農諺“早入梅,梅雨多;晚入梅,旱斷河”有沒有道理?從經驗看,早入梅通常雨帶停留久,雨水容易偏多。
但現代氣象還看副高位置,副高穩定雨才下得長。梅雨季對莊稼有利有弊,雨水足能保墑卻怕澇根。
玉米大豆正需水時,雨水多能省灌溉,但要防積水。
水稻抽穗期遇連陰雨,得注意防治病害,排澇很關鍵。家里也要防潮,濕度超60%人就難受,衣物容易發霉。晴天多開窗通風,雨天關窗,放點生石灰吸潮氣。
有人問:梅雨季為啥又悶又熱?濕度大熱量散不開。今年梅雨季38天,比常年多幾天,會更難熬嗎?
建德還說汛期臺風偏多,出梅后可能有高溫熱浪。這意味著梅雨季結束,接著要防高溫和干旱交替。
太湖縣前三季度降水偏少,汛期總雨量也不樂觀。但梅雨季具體雨情,還得看實時氣象監測。
老輩人傳下的農諺,能參考卻不能全信,氣候在變。現在有科學預測,咱得結合著看,提前做準備。農田排水設施得檢查,別等下雨了才發現堵了。
家里防潮措施提前做,老人孩子更怕濕冷天氣。梅雨季影響生活生產,早打算才能少遭罪。你家那邊往年梅雨季雨水多不?
今年有啥新準備?
關注天氣號,后續梅雨季動態及時更新。具體天氣以當地氣象局預報為準,做好應對最實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