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到一條熱搜消息,我覺得很有意思。
坐標武漢,市民日常選擇乘公交、地鐵、騎行等11種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就可積累碳減排量。
這些碳減排量,會自動計入個人“碳賬戶”(“武碳江湖”小程序)。積少成多后,便能兌換打車券、購物券等。
今年12月31日前,還可以直接在合作銀行抵扣房貸利息!
比如,每乘坐1次公交,可獲得212.5克碳減排量;每乘坐1公里地鐵,可獲得78.4克碳減排量;每騎行1公里,可獲得93.3克碳減排量……
今年3月1日起,“武碳江湖”和民生銀行聯手,推出碳減排量可直接抵扣市民的按揭貸款、綜合消費貸款、個人微型消費貸款利息的活動。
具體為,1000克碳減排量=2元兌換利息紅包。
目前已經有低碳達人用4.5萬克碳減排積分,抵扣了90元的房貸。
90元,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啊。
前幾天,喊了很久的公積金降息終于落地。調整后100萬元30年期房貸(利率2.6%),月供也就約減少132元(回顧終于等到公積金降息!我默默點了一杯2.8元拿鐵…)。存量房貸還要等到明年1月1日后,才能落實。
昨天,隨著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的發布,這輪貿易關稅大戰,在90天內,暫時恢復到4月2日之前的“出廠設置”。
但說實話,普通人除非從事外貿行業,都不會清楚具體的稅率是多少。即使從事對外貿易,有可能也只是知道自己所在單一行業的情況。
目前,恢復后的具體稅率是,美國30% VS 中國25%-35%。
這輪交戰,民眾的關注度都非常非常高。現在大家知道有結果了,還超出了預期,都歡欣鼓舞。
但大家有再探究過貿易戰的深層次緣由嗎?僅僅都歸納為川普上臺后一系列瘋批政策嗎?
說到底,加關稅源自于老美那邊希望國內的制造業能夠回流。
中國的制造業占到全球三分之一強,是美國的一倍。
從創造的就業崗位看,對比更加強烈。美國制造業人口僅一千多萬,中國則是一億多。
老美太饞中國的制造業了。
當然,通過加關稅這一招,是否能行得通,另當別論。
但美國也有中國羨慕的地方。
那就是美國的消費。
美國僅3.3億的人口,卻承包了全球1/3的消費份額。
我國14億人口,在全球的消費占比則約13%。
現在,我們為了刺激經濟、刺激內需,大招不斷。
但是想要拿到新能源補貼,你得換車;想得到裝修國補你得重新捯飭房子;甚至想要薅到平臺的羊毛,你得點外賣,是不是?
武漢攢“低碳積分”得消費券,甚至抵扣現金這種操作,最逆天的地方就是不需要打工人再額外付出,就可以增加他們的消費。
這樣更容易把打工人哄好。
牛馬們每天擠地鐵、公交上班,為生活打拼,同時也在為降低碳排放做貢獻,每天收集的綠色能量,就能換成抵扣月供的實質獎勵。
就算錢不多,但情緒價值也很大,正能量拉滿。
值得在全國推廣啊。
我查了一下,武漢是國家首批低碳試點城市。而廣東則是首批入選的省份,廣州在第二批的名單中。
期待,廣州趕快抄作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