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移風易俗則是撬動文明鄉風的關鍵支點。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及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中關于加強文明鄉風建設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的相關要求,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倡樹文明鄉風。商丘文明網、文明商丘微信公眾號即日起將開設【推進移風易俗 建設文明鄉風】專題專欄。
文明實踐案例
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移風易俗工作是涵養文明鄉風、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永城市薛湖鎮作為"豫東第一大鎮",下轄54個行政村,常住人口超10萬,其中女性占比近47%。薛湖鎮充分發揮婦女"半邊天"作用,以"黨建帶婦建,婦建促文明"為主線,創新推行三項舉措,破除陳規陋習,培育文明新風,為基層社會治理注入巾幗之力。
一、聚力黨建引領,筑牢文明新風“主陣地”
薛湖鎮堅持將移風易俗工作納入基層黨建工作體系,形成“黨委統籌、婦聯落實、群眾參與”的三級聯動機制。依托“婦女之家”平臺建立移風易俗工作站,倡導女黨員、女干部、女網格員在紅白事簡辦、抵制高價彩禮方面做表率,以少數帶動絕大多數。三年來,該鎮累計舉辦“零彩禮 結連理”集體婚禮6場次,為新人頒發“文明新風倡導者”獎牌以做紀念,并做成微視頻在微信公眾號以及網格群里廣泛傳播,起到了良好的引領作用。比如,竇夢潔的婆婆激動的落淚說:謝謝夢潔不要俺們的彩禮,不然俺兒都娶不起媳婦呀,以后我們老兩口一定把你當親閨女待,村民紛紛豎起大拇指,感慨這家真是娶到了好媳婦。“零彩禮”活動不僅為男方家庭減輕了很大負擔,也為村民培樹了優良的鄉風。下一步,薛湖鎮準備對零彩禮家庭開展“好丈母娘”評選活動,進一步強化示范引領,推動婚俗改革走向深入。
二、激活巾幗之力,當好一老一小“守護人”
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資源,在孩子周末以及寒暑假期間,安排每個村的婦聯主席、女村干部以及巾幗志愿者輪流值班,為他們按時按點開放圖書館,給他們提供一個穩定的學習、交流場所,大幅度的減少孩子在家看電視、玩手機等沉迷電子游戲的機會;利用休閑室給老年人提供一個休閑娛樂場所,下象棋、做手工、跳廣場舞,不僅娛樂了身心,也和諧了四鄰;在孩子和老人學習娛樂之后,可以直接去緊鄰的老年平價食堂就餐,學習、娛樂、就餐一站式解決。據該鎮司法所統計,此模式實行后,鄰里糾紛、家庭矛盾明顯下降,進一步和諧了社會,引領了文明新風,真正實現“小陣地”撬動“大和諧”。
三、傳頌女性之美,樹起鄉風文明“風向標”
在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基礎上,為了讓更多的老人得到關愛,更多的兒童受到好的教育,該鎮創新開展比道德、看品行;比孝順、看家風;比教育、看傳承;比團結、看互助;比奉獻、看擔當;比文明、看新風的“六比六看”行動,評選出“好媳婦”“好婆婆”“好嬸嬸”等先進典型28人,省市各級最美家庭11戶,并榮獲省級家風家教示范基地。說到這里,我不得不提我們鎮里張營村“好嬸嬸”孟勤,她像親媽一樣照顧癱瘓在床的39歲“不親”的侄女陳燕榮,因燕榮出生癱瘓被父母遺棄,一直由當時在世的孟勤婆婆照顧,婆婆去世的時候,她答應婆婆會好好照顧這個侄女,都是用小勺子給她喂飯,把饅頭一口一口的掰給她吃,每隔一天還要幫她洗澡、梳頭、換洗衣服。天氣熱了,要給她換上涼席,天氣冷了,要幫她加上褥子和棉被,為了防止生褥瘡,還要經常幫她翻身。孟勤用勤勞、善良給這個不親的侄女撐起了一個幸福的家,詮釋了一份跨越血緣的母愛和親情,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用實際行動展現了尊老愛幼的中華優秀傳統美德。這一件件優良風尚的評比,引領著村里的婦女群眾向美向善向好,為鄉風文明樹立了“風向標”,更為基層社會治理夯實了堅實的基礎。
下一步,薛湖鎮將推出更多舉措,繼續凝聚“她”力量,以“春風化雨”的韌勁和“破立并舉”的智慧,持續加強基層精神文明建設,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推動移風易俗工作走深走實,共同譜寫鄉風文明新篇章。(陳芳)
來源:永城市文明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