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在《三國演義》中攪動風(fēng)云的貂蟬,連同她的名字都是假的?即便翻遍正史,將《三國志》查閱無數(shù)次,這位有著 “閉月” 之貌的美人也未曾留下真實姓名。羅貫中筆下那個風(fēng)情萬種的“貂蟬”,其實是個誤會,是個偷懶的作家隨手撿來的稱呼。
往明白了說“貂蟬”就是個冠的裝飾物,也就是帽子上的配飾。聽起來好像真的挺像個美人的名字,可它的本意是縫貂尾、綴金蟬。《三國志》里輕飄飄一句“布與卓侍婢私通”,哪有什么貂蟬?只有個連姓氏都沒留下的侍女。倒是在元雜劇的戲文之中,編者賦予了這位侍女一個本名為任紅昌,也算是為歷史增添了這一抹人情味。
羅貫中在撰寫《三國演義》之際,想必是翻看到 “貂蟬” 二字時靈機一動,這一名字本身就透著一種貴氣,較之 “小紅”“阿鳳” 之類,聽起來要悅耳得多。把飾品掰成了絕世美女,純粹是他老人家一拍腦門的決定。要我說,這倒比正史更討喜。誰愿意記住個沒名沒姓的侍女呢?總得給讀者點念想。
可細想又覺得荒唐。后人因這個被小說所誤導(dǎo)的名字,已爭辯了數(shù)百年之久。學(xué)者們翻箱倒柜考證“貂蟬”到底是清潔工還是秘書,民間傳說甚至把任紅昌的籍貫精確到了山西忻州某村。其實呢?漢朝宮里縫貂蟬冠的女官多了去了,誰又能證明哪個紅昌姑娘真成了董卓的侍婢?倒不如說,這個被虛構(gòu)出來的“貂蟬”,早成了歷史都文化符號。
你看,連北魏胡太后給女官加貂蟬冠飾時,都沒拿這名字當(dāng)回事。人家要爭的是政治地位,不是名字好不好聽。倒是后世讀者捧著小說較真,非要給虛構(gòu)人物找身世,倒顯得有點可愛了?;蛟S我們該感謝羅貫中的“偷懶”,若不是他隨手拎來的這個官職名,哪來后世這么多熱鬧可看?在影視劇里,貂蟬那身紅裙的艷麗之色尚未消弭,然而,在歷史的角落里,真相卻早已被歲月的長風(fēng)拂得煙消云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