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突遭退訂潮,雷軍陷入職業生涯中的至暗時刻!
這是所有超級網紅都必須經歷的一刻,雷軍也不例外。這次退訂潮主要有兩個導火索:一是,小米su7 ultra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貨不對板。它根本沒有連接散熱系統,也沒有導流特效。嚴格來說,它就是一個裝飾品,并不是一個功能件。可在宣傳上,雷軍承諾過,它有“賽道級導流特效”。這就涉及到“貨不對板,虛假宣傳”了。
啥意思呢?就是雷軍把一個塑料裝飾板,賣到了一個功能件的價格。這個前艙蓋選裝價格還不便宜,高達4萬2,接近總車價的10%了。于是,很多人寧愿不要2萬元定金,也選擇退訂了。
二是,小米su7 ultra對馬力進行了限制。它的最大馬力是1548匹,零百加速只需要1.98秒。它是按照賽車標準打造的,卻賣給的是普通人。由于這個速度太快,也給小米汽車帶來了很多隱患。因為購買小米su7或者小米su7 ultra的,主要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這些年輕人性格相對比較奔放,這么快的時速,根本駕馭不了。
為了提高安全性,小米汽車最終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對小米su7 ultra限速。怎么限速呢?直接把馬力鎖到900匹。想要解鎖1500匹的最大馬力,車主需要經過圈速考核,達到官方建議成績,才能解鎖。這就引發了很多車主的不滿。自己本來就是奔著這個性能而去的,現在呢?功能卻被限制了。等于是,花了大價錢,卻買了一個猴版的車。那很多人就不愿意了,要求退車。
當然,這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是買完后悔了。因為小米汽車銷量上來以后,負面輿論越來越多。它的技術也遭到眾多質疑。有些車主呢,就打著這個旗號,加入退訂隊伍。
在隊長看來,小米汽車陷入這樣的困境,主要在于兩大核心弱點:一是,過于強調營銷。小米汽車入局晚,起步慢,缺少硬核技術支撐。它的很多技術都來自于友商。但小米本身的優勢就在于,供應鏈整合。可汽車不同于手機。你搞手機的時候,用供應鏈整合的方式,把價格打下來,性價比拉上去。哪怕手機出一點質量問題,影響也不大。但汽車就不同了,它有一點失誤,就可能造成無可挽回的重大事故。
但入局晚,起步慢,小米也等不起。在雷軍的光環之下,小米汽車以黑馬之姿,迅速崛起,成為超級爆款。可這種爆紅,也沖昏了小米團隊的頭腦,沒有意識到,這其中的缺陷。
二是,賣太便宜了。小米su7 ultra不是一款家用車,而是一款性能車。以前,開超跑的都是富二代為主,很小眾,買得起的人也很少。就算突然出車禍了,也不會引起太大的關注。而且,吃瓜群眾更關心的是,誰家的公子開超跑,撞車了?可雷軍呢?做了一款平價電動跑車。這就極大地擴大了它的用戶群。普通人也能開跑車了,這問題就大了。
因為速度太快,而絕大部分人并沒有駕馭跑車的能力。當跑車平民化的時候,就對交通安全就造成了重大隱患。最重要的是,跑車的核心功能不是加速,而是剎車!如果只是開得快,很多車企都能做到。但在開得快的同時,還要剎得住,剎得住的同時,還要安全,可靠。這就非常難了。
因此,跑車小眾化,本身就是對大眾交通的一種保護。這就會形成一個市場悖論:小米su7賣的越好,交通風險越大,輿論反噬越大。但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比如速度慢一點,算力堆高一點,安全配置更滿一點。
小米汽車能不能打贏這個翻身仗?就看小米首款純電SUV:YU7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