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我想雷軍又睡不好覺了。300多個車主要集體退車,這個事件已經在社會上發酵一段時間了。小米SU7剛剛開始生產的時候,所謂的高端車型,有個售價將近4.2萬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這個裝置在宣傳的時候,可是被小米宣傳得神乎其神,能高效導流散熱、提升下壓力、優化整車性能。然而,首批車主提到車以后,一去實測,完全無法實現它原來的宣傳功能。
再加上4月30號,小米通過OTA推送的排位模式圈速考核功能,更是把整個矛盾激化到了頂點。小米把SU7 Ultra原本宣傳的1548匹馬力限制到了900匹。車主如果想要解鎖全部性能,非要去指定的賽道里面完成圈速考核。因此,現在的車主們對解鎖的方法有意見。
目前,小米出現這個問題,可以說已經到了危險時刻。這個危險來源于兩個方面:第一,小米汽車的夸大宣傳;第二,夸大宣傳帶來的后果。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來講,是假一要賠三,甚至賠五的。你雖然有錢,但你賠得了錢,賠得了人心嗎?賠得了信任嗎?賠得了未來的發展嗎?
如果小米仍然采取靠公關能力去平息這件事情,靠公關能力讓小米發展的話,這個發展一定是不長久的。小米應該汲取教訓,扎扎實實把自己的汽車生產好。你們每一輛車背后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這一點,我希望小米的所有員工一定要牢記在心,不能靠公關生存,更不能靠公關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