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入華早期,曾被譽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鯰魚”,通過先進的技術,倒逼中國汽車企業加速研發、技術升級、整合新能源供應鏈,助推全產業鏈的完善和升級。而如今,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融入全球汽車產業,中國車企也化身為全球市場的“鯰魚”,帶動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
從2022年到2024年三年間,巴西電動汽車銷量增長超500%,2024年電動汽車銷量17.7萬輛,中國品牌貢獻64.5%的增量;泰國電動汽車銷量增長279%,2024年電動汽車銷量占比12%,最暢銷品牌前五均來自中國品牌。墨西哥也出現類似的快速增長,澳大利亞過去兩年間銷量增長145%,2024年比亞迪成為該國第二受歡迎的電動汽車品牌,僅次于特斯拉。外媒彭博社研究指出,這些電動汽車銷量暴增的市場,都具備一個共同特點:對中國汽車制造商相對開放,引入比亞迪、吉利等中國車企的高性價比車型,通過技術溢出效應快速完善本土產業鏈。
以巴西為例,巴西對電動汽車及零部件進口實施階段性稅收優惠,鼓勵本土化生產,比亞迪、廣汽和長城汽車都在當地建立了制造工廠。比亞迪在巴伊亞州所建工廠獲30年土地稅減免,長城汽車在圣保羅州的工廠也享10年企業所得稅減半,如果中企向巴西本土供應商轉讓三電技術,可申請30%研發資金的政府補貼,此外,中巴通過聯合認證加速中國車型適應當地法規,大幅縮短認證周期。
而在歐洲,挪威始終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免征進口關稅, 2024年中國電動汽車在該地市占率突破10%,挪威純電動汽車滲透率一度高達96.4%,幾乎實現全電動化;英國未跟隨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征收反補貼關稅,維持20%的標準進口增值稅,2024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到28.1%。
彭博社認為,海外國家/地區對中國新能源車企的開放程度,與該國家/地區的新能源汽車采用速度成正相關。以上案例印證了這一觀點。如今泰國電動汽車采用率高于美國,而巴西則超過了日本。這樣的發展模式顛覆了電動汽車采用需要由較富裕國家主導、“自上而下“的傳統認知。
中國新能源車企對海外市場的推動作用體現在,通過輸出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和技術,促進本土汽車制造商在電動汽車產品研發上投入真正的努力。一般而言,本土汽車品牌缺乏放棄(燃油車)有利可圖市場的勇氣,這就需要一個新進者承擔破局的角色,早年進入中國市場的特斯拉一直扮演這個角色,而現在,中國車企在海外也承擔起這樣的責任。
中國車企的“鯰魚效應”助推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持續發展。來自研究機構CleanTechnica最新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數據顯示,2025年3月,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160萬輛,同比增長25%,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110萬輛,同比增長32%,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約50萬輛,同比增長14%。整體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達到25%(純電動汽車市場份額17%),較2025年2月提升6個百分點,全球汽車市場仍然堅定的走在電動化轉型道路上。
在最暢銷車型方面,榜單前20名中,中國車企占據17個位次,僅比亞迪就有9款車型入圍。特斯拉 Model Y(參數丨圖片)、比亞迪宋、特斯拉Model 3繼續保持銷量前三。五菱宏光 MINIEV 憑借新款五門版車型的推出,3 月交付量39,966輛,排名第4,與2月相比上升4個位次,表現突出。吉利幾何星愿,3月注冊量突破3萬輛,排名第6。
在一季度全球銷量排名中,吉利幾何星愿,依靠89,215輛的注冊量,拿下榜單第4名,小米SU7,以75,869輛的成績位列第7。此外,在新能源皮卡細分領域,2024年發布的比亞迪SHARK 3月全球銷量3178輛,超過了銷量領先車型——福特F-150 Lightning(3月銷量為2286輛),成為全球最暢銷新能源皮卡。隨著比亞迪進入全球出口模式,3月其海外市場的銷售額占比達到21%,而2024年底海外銷售占比還僅有10%。
中國車企通過出口和海外建廠加速了技術擴散與產業鏈完善,不僅能夠提升當地新能源汽車生產能力,還帶動上下游配套產業的協同發展,形成“技術輸出+本地化生產”的共贏模式。彭博社指出,若要預測未來幾年全球電動汽車市場增長最快的區域,各國對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政策包容性將成為關鍵風向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