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司接連退回兩架波音飛機后,波音CEO凱利·奧特伯格在會議上大放狠話:再拒收,就停止為中國生產客機!
如今更有新消息傳出,波音要求中國承擔百億違約金!遭“大客戶”退貨,不僅毫無悔意,反而威脅斷供,甚至企圖“敲詐”百億巨款。
波音底氣從何而來?
(波音CEO凱利·奧特伯格)
一、印度、馬來西亞甘當“接盤俠”?
美國的囂張氣焰背后,離不開追隨者的推波助瀾,馬來西亞和印度尤為賣力,自我國宣布“退貨”,便聞風而動,表示愿意接手退回的737Max飛機。
MH370事故令馬來西亞航空公司聲譽受損,但東南亞旅游的強勁復蘇,尤其是2024年高達2700萬人次的國際旅客,讓其迫切需要擴充運力,于是被中國退回的波音成了“香餑餑”。
印度航空更是急切,彭博社報道,自3月起,他們便積極接收原本交付至中國的波音庫存機,并緊盯釋放出的交付名額。目前已高調攬下15架被中國拒收的737MAX飛機,更表示愿意配合美國對華鋼鐵加征12%的關稅。
但這場“接盤”游戲的代價極為高昂。由于產業鏈缺陷,印度每接收一架原定交付中國的飛機,需額外支付200萬美元的改裝費。
而馬來西亞為了獲得美國對其在東南亞地區立場的支持,不惜以大量訂單為籌碼,為美國加征的125%高額不合理關稅買單。
備胎不斷,波音未來局勢看似一片大好。但問題來了:這些國家真得能填補中國留下的市場空白嗎?
二、波音深陷雙重危機
此前,波音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高達40%,如今這一優勢已不復存在。盡管印度和馬來西亞愿意接手部分訂單,但仍無法扭轉其頹勢。真正的危機,早已在內部滋生。
近年來,波音事故頻發:印尼和埃塞俄比亞航空兩起空難,導致346人遇難,直接引發全球停飛;為搶占市場,倉促采用存在缺陷的MCAS系統并加以隱瞞,導致飛行員危機下無力應對;阿拉斯加航空一架737 MAX 9型客機發生艙門脫落事故,再次將波音推向風口浪尖。
一系列丑聞不僅重創波音聲譽,更使其股價在半年內暴跌超60%,市值蒸發近1600億美元。
與此相反,中國商飛C919卻不斷崛起。近年來,我國深知“核心技術應把握在自己手中”的道理,在關鍵領域大力推進自主研發。
中國技術的崛起勢頭迅猛,本土制造的市場占有率持續攀升,導致海外品牌,特別是波音,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不斷萎縮,幾近陷入絕境。
但為中國制造欣喜的同時,我們仍需保持高度警惕,防范可能存在的危機。
三、中國C919困境在哪?
如今,我國自主研發的C919客機正在加速量產。按計劃到2025年每年能造75架,2027年產能提升到150架,欲要取代波音737系列。
不過業內人都知道,我國C919短板是不少零部件仍嚴重依賴進口,尤其是動力系統中有超過40%的關鍵組件來自美國。當與波音關系惡化、關稅暴漲,意味著C919短期陣痛在所難免。
為突破“卡脖子”風險,中國正悶頭自研國產CJ-1000A發動機。這款發動機性能指標將超越現有的進口產品,預計在2025年完成適航認證,并裝配于C919客機。最近測試顯示,它比現在用的發動機能省15%的燃油,飛得還更穩當。
當然,我國也沒單靠自己硬拼,而是加強國際合作。例如和法國公司聯手改進起落架,用日本的高端材料技術造飛機外殼,這樣既保證質量,又能讓零件來源更多樣化,不怕被人突然斷供。
更厲害的是,中國正在用C919這張牌改寫游戲規則?,F在已經有27個國家承認中國的飛機安全標準,建立獨立于歐美的技術標指日可待,那樣就真如網友所說:"等咱們自己能造大飛機,全球航空業就得按我們的規矩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