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巨型黑影在江面破浪而出,當垂釣者驚呼著拽起近百斤的 “水中巨獸”,常州水域正在上演現實版的 “魚王歸來”。禁漁令實施后,消失數十年的鳡魚突然成群現身,這種號稱 “水老虎” 的頂級掠食者,究竟是生態失衡的警報,還是大自然饋贈的重生密碼?
長江水面下,一場無聲的變革正在發生。釣魚愛好者在社交媒體上瘋傳的視頻里,近兩米長、百斤重的鳡魚破水而出,魚身泛著金屬般的光澤,巨大的尾鰭攪動起層層浪花。要知道,這種曾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稱霸淡水水域的 “水中霸王”,因過度捕撈和生態惡化,早已難覓蹤跡。如今,它們卻以近乎 “泛濫” 的姿態回歸,讓所有人都為之震撼。
鳡魚堪稱淡水生態鏈的 “頂級殺手”。它們擁有流線型的身軀和鋒利的牙齒,擅長以閃電般的速度追捕獵物,食量驚人。科學研究顯示,鳡魚食管短、消化快,吞下的經濟魚類能迅速轉化為能量,這使得它們成年后體長可達 3 米,體重突破 200 斤。在釣友圈,鳡魚更是路亞愛好者的 “終極目標”—— 它們力量強勁,上鉤后會瘋狂掙扎,帶來無與倫比的垂釣快感。
然而,正是這種兇猛的天性,讓鳡魚曾被視為漁業 “大敵”。漁民們為保護養殖魚類,一度對其大肆捕殺,加上水污染和過度捕撈,鳡魚種群數量在上世紀末斷崖式下跌,許多水域甚至數十年不見其蹤影。
長江,這條孕育著 4000 多種水生生物的母親河,曾因人類活動不堪重負。太湖從 2020 年 10 月 1 日起全面禁捕,2021 年 1 月 1 日,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也按下 “暫停鍵”。這場被稱為 “史上最嚴” 的禁漁令,不僅禁止一切商業捕撈,還同步推進人工增殖放流、水域生態修復等舉措。
短短幾年間,奇跡悄然發生。長江重點水域監測數據顯示,2022 年魚種數量達到 193 種,較 2020 年增加 25 種;江豚數量從 2017 年的 1012 頭增長至 1249 頭,漲幅達 20%。消失 40 多年的珍稀鳥類重新回歸,有著 “水中大熊貓” 之稱的中華秋沙鴨,也開始定期到安吉越冬。
鳡魚的 “爆發式增長”,讓釣魚愛好者們欣喜若狂。常州一位釣友用素餌釣鯉魚時,意外釣起一條 50 多斤的鳡魚 —— 這在禁漁前堪稱天方夜譚。更有釣友拍到三峽大壩下聚集的鳡魚群,巨大的魚影在水中若隱若現,場面震撼。
但喜悅之余,擔憂也隨之而來。作為肉食性魚類,鳡魚的增多是否會威脅其他魚類生存?有網友直言:“這么能吃的‘水老虎’泛濫,會不會把其他魚吃光?” 對此,專家給出了令人安心的答案:鳡魚數量激增是生態恢復期的正常現象,隨著生態鏈自我調節,物種間終將達到新的平衡,無需人為干預。
從鳡魚消失到重現,從生態衰退到復蘇,長江用十年時間講述了一個關于 “敬畏自然” 的故事。禁漁令不僅讓魚類重獲生機,更讓我們看到:當人類停止掠奪式索取,大自然的自愈能力遠超想象。
每一條躍出水面的鳡魚,都是生態復蘇的勛章;每一只嬉戲的江豚,都是對環保努力的褒獎。這場生態保衛戰的勝利,屬于長江,屬于每一個參與環保的普通人。未來,還會有多少消失的物種重新歸來?讓我們共同期待,這片土地上更多生命的奇跡。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