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能否復制中國的勝利?在中美關稅戰暫告平息之后,印度又在這時摻和了進來。
5月13日,印度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交正式申訴,計劃對美國農產品、化工品等高價值商品加征關稅,以回應美國長期對印度鋼鐵和鋁制品征收的25%關稅。
這一時間點的選擇尤為敏感,外界難免猜測印度是否試圖效仿中國通過強硬談判取得貿易優勢。
印度的反擊
印度此次反制措施的直接導火索,是美國自2018年起對進口鋼鐵和鋁制品實施的“國家安全”關稅。
根據WTO數據,印度受此影響的年出口額約12億美元,盡管印度曾在2019年擬定對28種美國商品加征關稅的清單,但因談判多次推遲實施。
而且印度在申訴前,就已經在4月提議與美國在鋼鐵、汽車零部件和藥品領域實施“零關稅互免”方案,但談判未果。
因此莫迪政府試圖通過能源和國防合作作為談判籌碼,印度承諾增加購買美國原油和液化天然氣,甚至考慮采購美制戰斗機,以換取美國在關稅問題上的讓步。
特朗普政府對印度的關稅反擊也有所應對,印度作為美國能源出口的重要市場,也是“印太戰略”的關鍵伙伴,美國還指望印度接收更多非法移民并擴大軍售。
但這不影響美方對印政策的反復性,通過“施壓與談判并行”的方式,都體現出了美國迫使印度在關稅問題上讓步,同時鞏固美印戰略關系。
除此之外,印度此次行動被外界視為對中國關稅戰經驗的借鑒,但兩國的策略存在顯著差異。
印度的風險與機遇
中國對于關稅戰始終采取“反制、談判、結構性改革”的組合拳模式,通過擴大進口、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措施逐步達成第一階段協議。
而印度的策略更依賴WTO框架和選擇性反制,缺乏中國那樣的全面改革和市場開放,這種差異源于兩國經濟結構和國際地位的不同。
中國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和龐大的內需市場,能夠承受關稅戰的短期沖擊,印度則面臨制造業競爭力不足、貿易逆差擴大等問題,所以關稅反擊的可持續性存疑。
此外,中國在關稅戰中積極推動多邊合作,如與歐盟、東盟加強經貿聯系,印度則更傾向于談判斡旋,再加上與美國的博弈帶有明顯的地緣政治色彩。
不僅如此,印度在對華政策上的搖擺可能削弱其談判籌碼,近期印度試圖在中美博弈中“兩邊討好”。
這種策略不僅引發中國的反制,還可能使印度在國際談判中失去信任,那么,莫迪政府的勝算幾何?關于印度的關稅博弈能否復制中國的勝利,其實是取決于多種因素的。
印度擁有龐大的市場潛力和戰略地位,美國在能源、國防和科技合作上有求于印度,這表明印度有望在貿易談判中爭取更多讓步。
此外,印度在WTO框架內的申訴若獲得支持,可能增強其談判合法性,不過,印度面臨的挑戰同樣嚴峻。
特朗普的反復無常和美國國內政治壓力可能使談判進程充滿變數,還有印度國內產業的脆弱性和政策連貫性不足可能削弱其談判地位。
所以,印度若過度依賴雙邊談判,可能錯失參與全球貿易規則重塑的機遇,相比之下,中國的“以開放促改革”的路徑更值得印度學習。
結語
印度此次對美展開反擊,既是對美國貿易政策的回應,也是莫迪政府提升國際地位的一次嘗試。
盡管印度試圖復制中國的成功經驗,但兩者間的差異,就會使其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
所以,這場關稅博弈的結果如何,還要看美印雙方的選擇。
信息來源
原文記載于每日經濟新聞2025-5-13關于《開始反擊?印度突然宣布:擬對美國部分商品征收關稅!印度股市下跌》
原文記載于第一財經2025-5-13關于《印度提議根據WTO準則對美國征收報復性關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