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楊浦區發布的多項人才政策中,“優秀博主購房最高獲200萬元補貼”一事引發社會廣泛熱議,不少博主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感慨,調侃“買房買早了”。
多位受訪博主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們已經關注到這項政策。在全網擁有超過500萬粉絲,上海本地頭部博主之一“G僧東”賬號創始人錢圣東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此次楊浦區出臺的政策表達了對創作者的重視,但他同時指出,需進一步細化審核標準,以確保政策有效實施。“如果我是有落戶需求的博主,這個政策對我會有吸引力,至于其他同行,相信也會有一定效應。”
據悉,該政策源于5月8日舉行的2025年楊浦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會上,楊浦區正式發布《楊浦區關于全球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者“優享計劃”的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者在楊浦區購房,可獲得相應住房補貼支持。其中,賬號關注量達所在互聯網平臺前1%水平的戰略創作人才,最高可申領200萬元購房補貼。
然而,達到申請標準并非易事。以戰略創作人才關注量需為所在平臺前1%為例,在B站(嗶哩嗶哩)需達百萬粉絲級別,在抖音則須具備幾百萬粉絲體量。
注冊于楊浦區的上海僧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G僧東”賬號的運營方,公司合伙人袁銘圓(圈內稱林仙子)在接受采訪時透露,他們從網絡報道中獲知該政策,目前政策僅公布了大致方向,具體申請流程、對接部門、信息獲取平臺以及所需提交材料等關鍵內容尚未明確,這也使得他們在政策落實層面存在諸多困惑。
搶占內容創作新賽道
根據《實施細則》,政策支持對象為在楊浦工作、生活的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者,并將其劃分為戰略創作人才、領軍創作人才、潛力創作人才三個層次,針對不同層次制定差異化支持政策。此外,除住房安居保障外,在落戶、教育、醫療等方面也提供了配套政策支持。
具體而言,在人才安居保障方面,對在楊浦區內購買首套自住商品住房的,楊浦區人才局和用人單位按照同等比例給予一次性50萬—200萬元住房補貼。其中,戰略人才最高可獲200萬元,領軍創作人才最高100萬元,潛力創作人才最高50萬元。同時,符合條件的創作者可優先入住科學家社區等高品質人才社區,給予每月最高8000元的租房補貼支持,補貼時間最長3年。
落戶居留便利方面,國內創作者優先給予落戶資格,其配偶、未成年子女按規定隨遷隨調。外籍創作者在通關通行、在華工作、證照辦理等方面給予便利。
上海楊浦區。圖/圖蟲創意
上海壽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為眾多內容創作者提供服務,公司創始人田瑞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該政策不但能推動博主落戶,還帶動房產銷售。在她看來,對于年輕博主而言,無論是為解決戶口問題,還是出于子女教育考量,都極具吸引力。
華東師范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指出,楊浦區此次政策出臺基于三重考量:其一,搶抓互聯網內容產業發展機遇,借勢平臺流量結構調整與技術革新,搶占內容創作新賽道;其二,強化與高校協同發展,借力6月畢業季吸引青年人才留區;其三,呼應上海“五五購物節”,通過 “線上內容引流 + 線下消費體驗”模式,激活楊浦濱江商業活力。
這并非楊浦區首次針對內容創作者推出優惠政策。早在2024年7月,楊浦區就曾發布《關于全球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者“優享計劃”的實施意見(試行)》,當時楊浦區方面曾表示,這是該區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的一大有力舉措,在全國范圍內屬于首創。
2022年,楊浦區發布的一批拔尖人才名單中,來自河北的“95后”游戲博主劉巖成功入選。據公開報道,劉巖除獲得現金獎勵外,還將獲得楊浦區為他定制的“楊浦人才一卡通”。
袁銘圓表示,相對上海其他區縣,楊浦區對內容創作者的扶持力度一直很大。例如,當地有針對自媒體行業實施的退稅政策,這里聚集了眾多互聯網企業,當博主在平臺運營遇到問題時,可通過政府工作人員高效對接平臺負責方,極大提升溝通效率。
田瑞指出,隨著抖音、小紅書等企業部分業務遷至楊浦區,博主群體在文化、文旅等領域的內容輸出,能有效助力區域形象塑造,而政府通過出臺專項政策對博主群體進行扶持賦能,不僅是為企業入駐創造有利條件,更有助于推動區域長遠發展。
她說,這種基于招商引資需求的政策傾斜,既為博主群體帶來實質性利好,也將促進區域內互聯網內容產業生態實現良性發展。
錢圣東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對內容創作者而言,頭部互聯網企業的集群效應會影響創作者區域選擇偏好,“很多博主搬到上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B站在上海。楊浦區匯聚了B站、抖音、小紅書等眾多頭部互聯網企業,在吸引博主方面有天然競爭力”。
上海僧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目前以工作室形式運營,員工數量并不多,袁銘圓表示,目前尚不明確該政策僅限博主個人申請,還是博主所在企業也具備申請資格。“若企業能夠獲得政策扶持,在后續規劃經營規模擴張時,我們就能充分考量政策帶來的利好因素,畢竟企業規模擴大與成本控制緊密相關。”她說。
袁銘圓還提到,人才租房補貼對小型自媒體工作室非常重要,能有效緩解成本壓力。此外,她呼吁政府進一步完善針對小型企業的招聘扶持政策,幫助小型企業吸引優秀人才,解決企業在人才競爭中資源不足的困境。
專家:進一步優化產業生態
楊浦區因楊樹浦路和楊樹浦港而得名,區內已集聚抖音、美團、嗶哩嗶哩、京東達達等數字經濟企業8000余家,稅收貢獻占比達40%以上,營收占比達60%以上。
位于上海楊浦區的抖音集團。圖/圖蟲創意
2024年9月,國家數據局發布全國50個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其中,楊浦區“發揮區域創新優勢打造數字經濟產業集群”成功入選。
內容創作產業作為數字經濟與文化創意高度融合的新興業態,對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激發消費新活力具有重要作用。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申紅艷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當前,上海正在建設“國際數字之都”和“國際消費中心”,楊浦區作為重要的承載區,正加快培育壯大互聯網電商、互聯網生活、在線文娛等數字經濟產業,打造“楊數浦”品牌。但受制于傳統工業遺留的產業空心化問題,楊浦區亟須引入優質內容創作者,完善互聯網產業鏈,增強數字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曾剛表示,楊浦區意在通過聚焦輕量化內容創作賽道,完善“內容創作—技術研發—商業變現”全產業鏈條,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申紅艷也提到,楊浦區此次人才政策不僅有助于吸引高層次內容創作人才集聚,加速數字經濟產業培育,更能通過內容傳播帶動在線消費轉化,釋放區域經濟增長潛力。
曾剛指出,楊浦區在上海的經濟顯示度一般,但擁有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一批知名高校,也是上海率先建設創新城區、推動三區(校區、園區、社區)聯動的城區。
他說,近年來,楊浦區匯集了7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集聚眾創空間超百家,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多,平臺經濟總部、人工智能應用等領域斬獲頗豐。但在產業能級、空間載體、民生配套等方面仍存在挑戰。同時,楊浦區無本土培育的單一千億級科技企業,多數科創企業停留于實驗室階段,商業效益不高,大連路總部研發集聚區、五角場創新創業核心區、楊浦濱江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等產業園區之間缺乏聯動。
值得一提的是,政策發布后,有不少評論指出,政策過度依賴流量指標可能導致資源向頭部傾斜,忽視中小創作者的發展空間。此外,內容創作具有不確定性,高補貼或導致創作者扎堆“沖數據”,追求流量而非內容質量,反而削弱創新生態。
對此,申紅艷建議,首先,強化政策兌現的精準性與透明度,實現補貼申領、進度查詢、效果評估的全流程線上化、透明化,確保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暢通,提升內容創作者的政策獲得感。其次,要注重對中腰部創作者的梯度培育,設立“潛力—新銳—領軍—戰略”的進階通道,按階段配置差異化政策包,構建內容創作者階梯式成長政策支持體系。最后,持續完善產業發展生態,構建覆蓋內容生產、傳播、變現的全鏈條服務平臺,加快形成“創作—技術—商業”的共生生態,促進楊浦區持續打造數字內容產業高地。
作者:陳淑蓮
編輯:孫曉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