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邊是超市貨架上的 Yellow Tail 黃尾袋鼠,右邊是某音爆款 Rane Manor Kangaroo 家族袋鼠。同樣的雙色標,同樣的跳躍袋鼠,讓人難以辨別。雖然兩只袋鼠都聲稱來自澳洲,但后者的“ 澳” 字,卻不得不讓人懷疑其真實性。
最近,在某商城售賣的“黃尾袋鼠”,零售價竟然跌到了99元6瓶。起初還心想國際大牌如今卷價格竟然這么拼,但仔細一看,這款葡萄酒正標上的英文字母并非黃尾袋鼠“Yellow Tail”,而是另有其名,為Rane Manor Kangaroo。
能夠讓人混淆,主要原因還是Rane Manor Kangaroo的正標設計幾乎與黃尾袋鼠一模一樣,它們都是雙色標,其中一種顏色的部分印有品名,另一種顏色那部分就是一只向右跳躍的袋鼠,而且袋鼠的造型也頗為相似。
這款酒在某音商城的網頁上所標注的品名,為澳大利亞進口袋鼠家族珍藏干紅葡萄酒15度750ml。
有主播稱它為“紅尾袋鼠”,還有主播稱“可以在超市買一瓶袋鼠和它對比,超市的袋鼠比這個的度數低,所以這瓶酒在超市的價格會更高”,大打模糊牌且邏輯感人。
消費者也許對這種宣傳方式頗為接受,這款葡萄酒已售出3474瓶,另外還有其他多個鏈接在銷售這款葡萄酒,足見熱度一直不低。
詳情頁顯示,袋鼠家族的葡萄酒為手工采摘,并在葡萄酒采摘地原酒莊裝瓶,原瓶進口到中國,發貨地為山東煙臺。然而在網友拍攝的中文背標圖片中,卻有“原酒生產國:澳大利亞”的字樣,令人生疑。不過背標上倒是沒有國標的執行標準與食品生產許可編碼這些國內灌裝葡萄酒標志性的內容。
當掃描中文背標的二維碼后,網頁顯示生產商為帕羅斯蒂酒莊,英文名稱為“Dongying Palo Christian 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等等,Dongying?
抱著這個生產商究竟是在澳大利亞還是東營的疑問,小樂在百度輸入了酒莊的英文名稱,并在企業查詢網站看到對應的中文名稱為“東營帕羅斯蒂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地址在山東省東營市東營綜合保稅區。
如果袋鼠家族葡萄酒的生產商是這家位于東營的企業,就如其背標二維碼中的內容所說,那么產品就很可能涉嫌標簽不合規,店家聲稱產品為澳洲原瓶進口,則涉嫌虛假宣傳。
涉嫌“山寨”黃尾袋鼠并不是個例,前不久,還出現過一款正標酷似奧蘭小紅帽、名稱為“小紅帽精靈”的法國葡萄酒,售價最低達到62.4元6瓶。
在大家的印象中,被擦邊甚至被仿冒的葡萄酒,經常都是一些檔次較高的大品牌,比如拉菲、奔富,或者去擦邊一些知名的產區。
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這些高端大品牌的產品美譽度更高。畢竟幾十塊錢的葡萄酒只屬于大路貨而已。
而如今,不良商家竟然把黑手伸向了正品價格在50元/瓶以內的葡萄酒,也體現出“擦邊球”葡萄酒圈子越來越卷,不得不做一些出其不意的事情。當然,只要名字叫得響的牌子,定然都“有利可圖”。
黃尾袋鼠不僅僅在國內被“山寨”,在英國也慘遭仿冒,并迫使品牌方不得不升級標簽設計。
消息顯示,這個澳大利亞知名入門級葡萄酒品牌在英國成為犯罪集團的重點目標。近年來英國多家零售店因涉嫌銷售假冒黃尾袋鼠,已被吊銷酒類經營許可證。
“亞洲犯罪集團與歐洲專業造假團伙勾結,正在市場上傾銷假冒黃尾袋鼠,”打假專家莫琳·唐尼在播客“Wine Blast”中透露,“這些犯罪組織斥資50萬美元購置專業生產商同款數字印刷機,其仿制工藝已達史無前例的精密程度。”
唐尼指出,相較于偽造稀有高端酒款,仿制平價葡萄酒反而更具技術挑戰。究其原因,消費者對黃尾袋鼠等平價品牌的日常飲用頻率更高,能夠敏銳察覺口感差異;而購買珍稀酒款的消費者往往未曾品鑒過真品,缺乏辨別依據。
公開信息現實,摩爾多瓦犯罪集團曾仿制逾10萬箱假冒黃尾袋鼠,這甚至可能是該品牌近期突然更換酒標的原因之一。
在2025年3月問世的新版酒瓶上,黃尾袋鼠打破了品牌25年未變的設計傳統。盡管官方聲稱改版是為“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突出陳列效果”,但新標設計客觀上確實也提升了防偽門檻。
文中部分圖片源自unsplash、Shutterstock
LOOKVIN ARTICAL
往期內容回顧
端午禮盒近7天銷售800+...
酒企跨界“踩雷”...
全年出口額暴漲4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