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白酒大戰烈度再度上升。
五一節前柳林酒的表彰大會上,付小銅宣布高管調整名單,獲譽“金牌職業經理人”的魏洪被委任集團新任總經理。這是2024年以來,第4家陜酒企業的高管發生變更,且最終都指向一個目標“營銷”。
當天,付小銅對目前白酒市場的判斷成為換將的最佳注解:這是個“搶飯吃”的行業,不搶就會被淘汰。
01
營銷悍將:魏洪
柳林酒的五一大會上,魏洪鄭重地從付小銅手中接過集團總經理聘書,背景板上鮮明地印制著:“乘風破浪起新航,沖刺營銷拼未來”。
顯然,重點是營銷。
魏洪,來者何人?
媒體的評價很多:“金牌職業經理人”“酒業老兵”“營銷悍將”“爆款制造機”等,大多數稱號基本與酒業營銷掛鉤。
網傳最早的商業履歷是2010年-2016年,魏洪擔任豐谷酒業副總經理;
2016年-2024年,擔任丹泉酒業銷售總經理;
2024年-2025年,擔任真工酒業副總裁兼銷售公司總經理;
既是作為白酒行業的職業經理人,研究魏洪本人對酒企的“選擇偏好”亦是我們的興趣點,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
一是偏好地方型中小型酒企。
銷售規模上看,魏洪入職4家酒企整體營收規模都不大,按照銷售數據劃分,豐谷、丹泉、柳林酒,屬于三線酒企;真工酒因為地處茅臺鎮的優勢,或處于白酒的二線品牌。如果就品牌知名度算的話,這些酒企對于非業內人士來說,都屬于不刻意關注都不會了解到的酒企。
二是尋找有“擴張意愿”的老板。
除去豐谷酒的相關資料較少外,魏洪任職后丹泉酒于2018年開始試水全國化,2019年全面開啟全國化征程,截至2023年已在27個省級行政區150多個城市成立辦事處和銷售區;真工酒則是于2024年由魏洪宣布啟動全國性品牌建設。至于剛入職的柳林酒,則是在2024年的經銷商大會上傳出要進一步深耕海外市場的消息。
三是不挑“香型”,屬于行業全能選手。
縱觀其職業軌跡,從執掌“濃香型”代表豐谷酒到“醬香型”新貴丹泉酒,這位職業經理人不僅未遭遇轉型陣痛,反而在兩段任職期間均締造了現象級增長。數據顯示,在豐谷酒業履職期間,推動企業實現從3億元到30億元的十倍躍升,助力品牌躋身“川酒第七朵金花”;轉戰丹泉酒后,更創下連續三年營收增長率超100%的行業奇跡。
這種跨越香型壁壘的擇業路徑,恰與柳林酒業當前的戰略布局深度契合,側面印證出付小銅選人的精準。
02
秦酒轉折點:牛人云集
去年開始全國范圍內的酒企就開始了一輪高管變動潮。
相關統計顯示,2024年公開披露過人事變動的酒企超過30家,80多個高管職位發生變動。除國有企業瀘州老窖(000568)的副總經理、五糧液(000858)總經理、汾酒集團總經理之外,民企領域舍得酒業等都有高管職位調整。
全國掀起的更替潮也刮到了陜西。
除去魏洪加入柳林酒之外,西鳳酒戰略核心發展品牌之一的“國花瓷西鳳酒”迎來新任總經理侯林輝,其本人先后在高爐家酒、銀基集團履職,也曾是賴茅營銷的掌舵者。
陜西太白酒業第一責任人以及銷售公司總經理變更為李建華。
李建華入職太白酒前已有30余年的從業經歷,業內稱其為“酒業營銷的傳奇人物”,公開履歷顯示他曾帶領團隊操盤過金劍南、酒鬼酒、郎酒、瀘州老窖、劍南春等名酒的營銷,是懂釀造、營銷、品牌的全能型人才。
請其作為主要負責人,大股東金六福控股集團顯然提高了對太白酒的重視程度。
最后一位要介紹的是白太軍,其加入延安國賓酒擔任獨立執行董事。此前白太軍曾任職于仙潭酒業、遠鴻小角樓、上海貴酒三家二三線酒企,分別擔任總經理、管理合伙人職位。
梳理上述四位高管的職業生涯,可以明顯看出酒企的選人主線——營銷。再結合他們上任后的表態看這條主線愈發明晰。
魏洪在集團內部會議上表態稱:“繼續深化市場洞察。深化服務體驗,讓我們柳林酒的品牌深入人心。”
侯林輝則是直接點明,國花瓷西鳳酒進入2.0時代,而第一步便是“樹品牌”,強化品牌“喚醒”動作,持續輸出品牌的核心價值。
李建華的步子邁得最大,最近召開的新品上市會上其發布的戰略,幾乎是對太白酒品牌的全面重塑,包括產品矩陣、經銷商體系、管理團隊等多個層面。
白太軍的個人信息較少,不過我們還是捕捉到其入職后在公開論壇上的發言:“近幾年省酒品牌崛起,包括茶酒融合發展,給酒類企業帶來了新的機會點,也為延安國賓酒的跨界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金融棒棒糖看來,密集更換業內知名營銷高管的行動,表明陜西酒企正在加速補齊“巷子深”的短板,而這無疑會加劇陜西白酒市場的競爭烈度。畢竟,省外名酒并沒有閑著,除去五糧液、茅臺等濃香、醬香型白酒大舉入侵外,金徽酒(603919)、郎酒等省外新秀,也于2025年吹響對陜西市場擴大進攻的號角。
03
付小銅:實業為王
話題最后關注付小銅。
媒體普遍稱其為“煤二代”,如2023年我們刊發《》,紀錄了大手筆購礦的動態。但更為我們關注的動作多源于資本市場,因為“牛散”亦是顯著特征。
付在資本市場上打響的第一戰是金種子酒(600199),2019年花2.86億以5元左右股價參與定增,期間股票最多升至32元,僅這一筆付小銅就賺了4.66億,預估收益率達到233.11%。
此外,付小銅先后現身航發科技、潤達醫療、凌鋼股份、陜西煤業的前十大股東榜單,對于定增、舉牌、短線等一系列資本操作可謂非常熟練。我們多項紀錄之中,曾認真研究其戰法,可參見《》。
面對上述舊聞,金融棒棒糖有一個疑問:明明可以在資本市場上賺到輕松錢,為什么還要辛辛苦苦地經營實業呢?若輔以小銅自己的公開表態——白酒是具有“重資產、長投入、長回報、需耐心”的評價,期間不易更可見人所共知。
思索再三,我們判斷付小銅已對“實體經濟”產生了強烈的堅定感,決心“以長期主義賺慢錢”,這種態度的轉化,在資本市場也有重大變化:
2024年11月,付小銅拿下萬隆光電(300710)的實控權,不同于以往“快進快出”,他本人從前股東千泉科技接過519.08萬股,以14.63%持股比例成為第一大股東。
如果細看此宗收購:萬隆光電正處于業績低谷,營收三連降,2024年的3.46億僅為巔峰時期的一半,歸母凈利潤虧損1.99億,快速修復基本面并不容易。更重要的是,白酒借殼明顯不受鼓勵,顯然沒有炒作離場的條件。
故此,我們傾向性認為,中式企業家面對百年變局下的新一輪周期,早已進入了深度思考層面,尤其是普遍開始響應中央倡導的制造立國及耐心資本,這才有了“下慢棋”的新節奏。
新節奏下,“換將”亦有新信號。
我們觀察到:付小銅入主萬隆光電之后,多位管理層離場之際,唯獨留下了對于原有業務非常熟悉的老將王誠,其于上市公司分管營銷已達12年。
與此異曲同工,柳林酒業此番請到深耕腰部白酒市場的魏洪,也體現了付小銅“專業深耕”的新理念。站在觀察本土企業家的立場上,面對一手科技類上市公司、一手本土新銳酒企的付小銅,我們預感“煤二代”和“牛散”的固有標簽已成過去時,“實業家”的新形象,已然上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