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成立的小頑家兒童戲劇,以“打造兒童劇王國”為愿景,專注于為親子家庭提供兼具藝術性與教育性的文化內容。從原創音樂劇到“創新型劇場課程”,從全球優質劇目引進到原創沉浸式舞臺實踐,小頑家始終將“藝術創造力”視為核心生命力。其團隊匯聚了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音樂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中央戲劇學院等高校的資深戲劇專家、教育專家及內容創作者,形成了一支既懂藝術又懂教育的跨界隊伍。
小頑家的獨特之處在于其“雙向內容生態”:一方面,通過《搖啊搖》等原創音樂劇構建舞臺藝術高度;另一方面,以“樂小寶”IP為核心,衍生出動畫、音頻、圖書、商品等多元內容,打破傳統兒童IP從小說、童書或動畫向舞臺延伸的單向路徑,開創了“從劇場到全產業鏈”的反向破圈模式。這一實踐不僅拓展了兒童文化產品的創作邊界,更讓藝術教育從劇場走向日常,深入家庭生活場景。
從舞臺“變”出來的樂小寶IP:一部音樂劇的裂變之路
樂小寶的誕生源于小頑家原創青少年音樂劇《搖啊搖》的舞臺魅力。這部國內首部以童謠改編的兒童音樂劇,以傳統童謠為紐帶,講述樂小寶與伙伴們守護親情的奇幻冒險,憑借精良制作與深刻立意,于2022年斬獲中國國家藝術基金巡演資助。劇中憨態可掬的主角“樂小寶”,因其勇敢樂觀的形象迅速圈粉,成為小頑家布局IP宇宙的起點。
小頑家敏銳捕捉到這一角色的延展價值,以“親子陪伴”與“奇幻想象”為內核,將其從舞臺角色升級為跨媒介IP。2023年樂小寶系列100集動畫短片登陸抖音、B站等平臺;2025年,《樂小寶成長不煩惱》圖書出版面世,樂小寶完成了從劇場到屏幕、從聽覺到紙本的全場景滲透,形成“看劇、看動畫、閱讀書籍”的立體內容矩陣,開創了兒童IP“以劇帶書、以書反哺劇”的閉環生態。
形象與內容雙輪驅動:原創IP如何打破“空心化”困局
在兒童IP競爭激烈的當下,樂小寶的成功突圍,離不開其“形象人格化”與“內容共鳴化”的雙重策略。
形象設計:傳統美學與潮流表達的碰撞
樂小寶的角色設計由齊白石第五代玄孫,青年藝術家齊思玉操刀,其作品既承襲國畫寫意精髓,又融入潮流配色與萌趣元素。例如,樂小寶的造型以明快色調為主,既符合兒童審美,又通過外公“魔童學院院長”等奇幻角色加入東方神話符號,形成辨識度。這種“傳統與時尚共生”的設計理念,不僅吸引6-12歲核心受眾,還輻射90、00后年輕女性群體,為IP跨界聯名奠定基礎。
內容構建:從兒童視角解構“真善美”
江蘇省文科狀元、復旦才女孫曦領銜的故事撰寫團隊,擅長以兒童視角捕捉成長痛點。樂小寶系列中,“馬大哈爸爸”“寵溺外婆”“塑料姐妹花王多多”等角色設定,映射現實當下親子關系與校園社交;這些故事用童趣語言及富有戲劇化的場景對白撰寫出來,摒棄了說教,借日常小事傳遞勇氣、包容與自我認同,與小讀者建立情感共鳴。
此外,IP通過“樂小寶頭像、毛毛布偶”等符號化載體,將虛擬角色實體化。毛毛既是樂小寶的奇幻伙伴,也是孩子情感投射的對象,這種“虛實結合”的敘事策略,讓IP從內容消費升級為情感陪伴。
從內容到場景:樂小寶IP的“大文娛”藍圖
小頑家為樂小寶規劃了“內容深耕+場景融合”的雙軌戰略。在內容端,第二部音樂劇《樂小寶成長不煩惱》計劃2025年下半年上海駐場,未來還將開發主題樂園、快閃店等線下體驗;在場景端,“樂小寶歡唱團”通過MV拍攝、購物中心巡演等活動,將藝術教育融入城市公共空間。
更具想象力的是其商業生態布局:一方面,聯合江蘇立寶教育集團,維多利亞教育集團等機構打造“戲劇+教育”產品;另一方面,借力抖音、小紅書等平臺構建“短視頻引流—私域社群轉化—衍生品變現”的營銷閉環。這種“線上引流、線下反哺”的模式,或將重新定義兒童IP的商業價值。
反向破圈的行業啟示
小頑家以戲劇為原點,通過樂小寶IP打通藝術、教育、商業的邊界,證明優質內容無需受限于載體形式。其“從舞臺到生活”的反向破圈路徑,不僅為兒童文化行業提供了“內容立體化運營”的范本,更讓藝術回歸本質——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故事中找到快樂與成長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